游学市场调查 提醒学生家长须谨慎选择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游学市场调查 提醒学生家长须谨慎选择

2010-08-03 14:36:54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市场初起乱象纷呈

进入暑期后,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除了参加各类补习班,辅导班之外,近年来一个新的现象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游学”。一放暑假,各类“游学夏令营”、“暑期看世界”、“国际游学”纷纷出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特别是针对美国、澳洲和欧洲的游学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多如牛毛。各类游学项目多到无法统计。游学的广告横幅林立,各类游学小广告随处可见。“游学”市场乱象纷呈。

记者为此走访了本市的游学服务市场,发现几乎每个语言类的培训机构都开展了游学项目,如新东方、新航道、环球雅思、英孚等,另外还有诸多留学中介机构都进入了游学市场。这些游学项目不但面向学生,还出笼了很多针对学生家长的项目,如亲子名校游等等。参加旅游项目本来无可厚非,但打着“游学”的旗号,收费比一般的旅游项目高出近50%到100%,游学的“学”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现在进入游学市场的机构众多,良莠不齐,很多机构甚至不能提供基本的资质证明。很多所谓的游学只是名校参观游览,并不能真正地融入当地文化,游学只是游而非学。

费用高昂游而未学

“游学”可谓是个古老的词语,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一直有游学的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天下学者交流,一直是中国古代学子的必修课之一。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引导青年学生,到人类不同文明的文化环境中去探访学习。

通过参观游览各地名校,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确实可以让孩子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很多家长都抱着这种想法,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价格不菲的“游学”项目。很多机构组织看到游学市场有利可图,纷纷加入,一时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种各样的风格,纷纷登场,各个学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搞得家长和学生目不暇接,不知所措。但据记者调查,目前我国在开办游学项目上,无论是法律还是政令上都尚未有明确的条款来约束监管,也就是说准入门槛较低,市场较为无序。很多游学机构并未得到认证,甚至有些中介机构都未在工商部门注册。

而游学价格高昂,比一般旅行社的报价高出很多,举例来说,去美国游学14天的费用一般需要3万元,有些甚至高达4万至5万元,比同样时间的旅游项目贵出一倍不止。所谓游学,当以学为主要目的,参观各地享有盛誉的大学,与世界名校近距离接触,融入其中,感受他们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游学方有所得。但因为现在游学市场尚不规范,很多游学机构订下的游学活动都是囫囵吞枣,用各种各样的名目来吸引学生和家长,可是在真正的游学活动中却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充其量是名校观光游,这样的游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家长也是深受其害。

项目众多名不副实

“游学”市场中,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很大的问题。据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游学机构都打出了走进世界名校的旗号,有些机构甚至宣称游学与留学招生相关,是学校挑选留学生的一个预演活动。很多学生家长冲着这个,不惜下重金让孩子参加游学项目。就留学招生与游学的关联,记者咨询了相关人士。实际上,很多游学机构所宣称的与国外学校招生相关,只不过是请外国学校招生部门的人来做一些学校的相关介绍。很多高校的招生部门就算有专人来“游学夏令营”,也只是义务宣传学校,这与招生并不相关。各位学生家长一定要弄清虚实,不要受到蒙蔽。

记者为此走访了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竺炜副秘书长。竺炜从事对外交流20余年,早在1994年,竺炜就组织带团去澳大利亚游学探访,对游学市场非常熟悉。竺炜介绍说,游学本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可以拓展国际视野,增进文化交流。但现在的游学很多都是“打花枪”,提供的项目名不副实。游学游走在各个管理部门的缝隙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没有规范的定价体系,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竺炜担忧地表示,如果学生参加了不规范的游学项目,学没学到暂且不论,万一遇上事故,学生的安全和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游学市场存在诸多不规范,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没有可供遵行的定价机制,在管理上属于盲区。游学市场“猫腻”很多,在制定价格和行程安排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学生短期出国游学,一般属因私出境的个人行为,如遇上安全等问题,很多不规范的游学机构并不能提供相关的保障措施,这样的事情在过去也不乏先例。

而国内有些学校在游学市场中充当了“中介”的角色。据记者走访,很多学生家长认为这有学校作保障,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很多游学项目可能是个别老师的私人行为,他们只是借助于学校这个平台,学校并不承担相关的义务。据调查,很多借着学校的名义组织的游学项目,大多是承包给社会上的留学机构或相关企业的,有些组织并没有得到相关认证。如果参加这样的游学项目,游学效果堪虞,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学生的利益无法保障。游学是属于商业性质的活动,与学校教育部门无关。

尚不规范慎重选择

目前我国的游学市场尚不规范。国内的游学,主要还是一种商业行为,游学市场是个大蛋糕,大家都想分得一杯羹。因为以盈利为目的,又没有相关法规政策的指导,没有管理部门的监督,有些组织者偷工减料,名不副实,这样的游学项目,效果可想而知。我们现在国内游学市场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益。要完善规范游学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法律对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权责没有细致严谨的规定,对资质等各个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也导致了市场混乱,鱼目混珠。在这些机构组织的游学活动中,游学究竟给参与者带来了什么,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很难下定论,只能由学生和家长自己来思量了。但请各位想参加游学的学生家长,多多权衡比较,慎重选择游学组织和游学项目,保障自身利益,真正学有所得。本报记者张炯强实习生张翠

出行须知

弄清何谓“出国游学培训”

这是指中国学生经过符合资质的培训机构的组织,取得境外交流学校的邀请,赴境外进行短期交流培训,包括通过交流了解国外教育机构、教育制度、国外著名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国外社会生活、家庭生活,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它不同于旅游和留学。

对学生来说难得的暑期已经过了一半,不过家长依然是念念不忘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希望孩子能在暑期里走出去,多多见识各地风光,尤其是去见识国外的名校风采,国内的游学机构也因此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游学对国人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古代的学子一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不过现代孩子在家人呵护中长大,自然不可能和古代学子那样游学四方。应该说,现代的出国游学台湾走在了大陆的前面,他们已经有多年的游学经验,国内的游学市场不是很成熟,纠纷虽有,却鲜见报道,大多忍气吞声了事。笔者搜罗大量台湾的游学纠纷案例,人财两失有之,课业安排完全和广告内容不一亦有之,虽然两地法律人情天差地别,但是很多东西却有其教训意义。笔者根据台湾岛的案例和内地往年曾出现游学团纠纷,总结出如下几条以供诸位有兴趣让孩子出国游学的家长参考。

在找游学代办机构的时候:1.要查看代办机构是否有足够的资质,并且能够拿出相关的证明文件,仔细审核合同,货比三家。合格的游学机构,不光光是为学生代办各种证件手续,而且要为学生的课程安排,在游学过程中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咨询,并且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有个小诀窍就是询问参加过该机构的人经验如何,尽量到他们的营业场所现场“侦查”过。

2.仔细询问代办机构的游学引导人,询问他一些游学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看看有无他在游学目的地的照片之类的讯息,当然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当地的情况有点了解,以此来判断引导人是否有带队经验,是否真的去目的地具体考察过,如果连引导人都未去具体考察过,这样的游学自然是风险多多。

3.仔细询问课程安排,行程安排,游学天数,住宿情况,游学目的地的师资情况,对游学的总的情况有所了解,也要留下这些宣传广告,当孩子游学后用来判断是否与实际过程相符。

4.细审合同,仔细确认,并且索要发票和收据,别觉得麻烦,家长总是希望孩子的游学既安全又有意义。

当孩子选择好游学机构要出门时,需要注意的是:1.出门在外,安全是第一考量,除了吃穿住行外,还要购买相关的责任险,主要就是海外旅游保险,学生和家长应备一份游学机构与驻当地商务办事处电话号码,最好连使馆的电话也有,随身带着,如遇情况尽快的寻求相关单位的帮助。另外出门在外也需要带一些常用药。

2.在游学当地要保护好自己,经常与家人联系,通报家人具体情况,清楚明白地与别人表明自己的需求,当然也要注意游学当地的礼仪,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总的来说,游学时如果能多多考虑以上这些情况,就能避免一些问题,让孩子有一段安全而快乐的游学经历,毕竟欢乐总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