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保送生的成长心得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杭城保送生的成长心得

2011-02-23 10:16:43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严格管教好,还是任孩子自我发展更好;爸妈该不该帮孩子做出选择,还是完全放手尊重孩子意愿?一段时间来,大洋彼岸的虎妈一手挑起了中美教育之争,“虎妈”蔡美儿在子女教育上充满了耳光、辱骂和超负荷练习,却教出了有两个很拿得出手的女儿——一个14岁把钢琴弹到世界音乐圣殿,一个12岁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还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记录,很有情商,中国妈妈开始心动了,是不是只有做“虎妈”才能把孩子教好?紧接着上海的猫爸又登场了,教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他女儿常帅坚持跳舞12年,经常因演出而翘课,却能在上海七宝中学年年获得奖学金,去年被哈佛大学录取了。那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成功”。

中国式家教究竟哪种更有效?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把目标瞄准了杭城一群提前保送北大、清华、浙大等名校的高三学生。今年杭州二中已经确定的应届保送生共有11名(未算校长北大实名推荐名额),6名北大,2名清华,3名分别在复旦、上海交大和中科大。学军中学保送生共10名(未算校长北大实名推荐名额),其中北大4个,清华3个,浙大3个。杭州高级中学保送生2名,都是校天文社成员,一个保送北大,一个保送浙大。研究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他们的父母教养上大多宽严有度,对待学习上偏“猫”一点,在行为规范上又偏“虎”一点。如保送北大物理学院的杭二中女生胡毓文告诉记者,她爸是警察,妈妈是会计,从小还是当工程师的爷爷管得多一点,爸妈在学习上一向没有特别要求,从建国一小毕业时考杭外没考上,自己深受打击,爸妈反而来宽慰。读高中时经常到外地学科竞赛,爸爸工作再忙也会尽量调休陪自己一起转战北京、厦门等各大城市。妈妈虽然唠叨多,但总体管自己很宽。她觉得,爸妈角色很难说是虎还是猫,关键要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树立信心,同时尊重孩子个性、鼓励自由发展。

从小学到高中没让我上过补习班

爸妈很奇特,对我一直很放手

朱逢源(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生,已保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朱逢源和父母、奶奶合影

从小到大,父母都很愿意花时间和我在一起。小时候每到周日,一家人总是一起骑自行车到孤山,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各种各样的手工作业像做花灯、排小报,父母也往往乐意为我提供必要的帮助。

我家有很多不断更新的传统。如过生日,也许一些家庭都只过小孩子的生日,但我家每一个成员在生日当天都会有一个晚宴。每年元旦,我们一家都会去爬山,登上高峰,象征着一年之中节节高。

骑车两天就会,因父母压根不扶我

有两件小事——做早饭和送我上学,爸妈从我读幼儿园一直坚持到高中。照理这样做的家长往往是不放心孩子的。但我爸妈很奇特,对我一直很放手。我妈是教师,每年暑假都会带我到各种地方去玩。读初中那会,我和另一个读初中的哥哥一起到北京去玩。虽食宿是由那哥哥的父亲管理,但大多数时间就我们两个小孩子在北京的各个景点逛着。读了高中参加杭高天文社,跑出去的地方更加多了:驱车2000公里赶往甘肃看日全食,到广州参加天文奥赛,到安吉天荒坪看星星。我的父母嘴上说“要好好学习”,但从不反对这些活动。

在学习上,父母教育我的方式可以用以下一件小事来概括。

7岁时,爸妈给我买了第一辆自行车。在他们的教学模式下,我只用了两天就学会了如何骑车:第一天,我骑在装有边轮的童车上,他们慢跑,陪着我在小区里游荡了一个下午;第二天,他们就把边轮拿走。我有点慌,他们说没事,爸会在后面扶着我。我晃晃悠悠地骑了出去,越来越稳。回头一看,发现爸妈就站在原地聊天——压根就没扶过我。

3岁学画,7岁学书法8岁学素描,9岁学电子琴

我突然不想学,父母也不纠缠

高凡(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生,已保送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系)

高凡和父母

从我记事起,父母至少没有打过我。当看到虎妈的女儿从小就学这学那的,我就深有同感。我从3岁开始学儿童画,学完了儿童画的全部课程;7岁学书 法,如今的字还过得去;8岁学素描,也把素描全部课程学完了;9岁学了电子琴,考过级。而这些还不包括那几门主课。除了3岁学画是被动的,其余的培训都是 我自己主动提出的。我至今还能记得教过我的7位素描老师,最后教我的是幽默的陈凤远老师。

和虎妈一比,才觉父母用心良苦

学了3年琴,我突然不想学下去了,父母也没有任何纠缠,我立马就不再弹琴了。拿虎妈和我父母一比,我才发现他们用心良苦。3岁学画让我对艺术产生了好奇心,之后我主动学习显然更加愉快。

当读小学5年级的时候,我才发现之前培养了太多的兴趣爱好,以至于在学业上竞争力不够。不过巧的是,我又发现自己已培养了对数学、语文和英语的兴趣。

对数学的兴趣得归功我的母亲和小学老师。母亲在我刚学会数字时就教我加法运算。以至于我当时觉得能算出一个算式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我小学的 周红明老师在去看戏剧的路上,居然还会给我出些结合生活情景的数学题,让我对数学产生了好感。小学的杜老师、葛老师则给我的数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初二期末“考砸”,父母也有点急了

当然,学习生活定有不如意的时候。我记得初一期末考试考得不理想,掉到年级40多名。当时,他们就先问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又试探我的自信心。觉得我以后的成绩应该会有好转,父母给我的是鼓励以及减压。

现在想想考试不理想应该很有压力才对,但当时我真的没有感觉到他们给我这份压力,因此每次考试我大多能比较专注。后来,我的成绩渐渐稳定下来,他们对我成绩的过问就变得少了。初中,我每次考完都会把成绩汇报给他们;到了高中,他们最多就关心我期中期末的成绩单。

我记得初二期末考试结束后,我感觉考砸了。由于快到初三,父母和我早就感到了压力。我“考砸”的噩耗让父母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担心,对我平时的表 现也有了一些不满。不过,最后留给我的还是鼓励。尽管如此,我心里还是挺难过的。但后来的成绩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最后的名次是年级第三。这次经历告诉我 两点:人的耐心都是有极限的,可我父母真的足够耐心;任何事除了纵向比,还需横向比。

每次期末考完,都会和父母聊一晚

到了高中,即使父母不给我压力,我也能感觉到身上的压力愈来愈大。在学习上,我需要自己奋斗;生活上,父母会竭尽一切地提供帮助。比如高三晚自修回来,父亲都会给我准备一些点心,来提供能量。若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是校内一些趣闻,我便会趁着吃点心那会儿与父母分享。

记得每次期末考试结束,我都会和父母聊天聊上一晚。母亲比较喜欢倾听,所以我可以在她面前讲上好几个钟头。而父亲则喜欢和你讨论,比如经常谈一 些时事新闻。这些交流能让我与父母因年龄而造成的代沟隐形起来。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我们所被强迫做的事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所 以,父母所对我们施加得越来越少或许会更适合我们的成长。当母亲第一时间亲口告诉我保送到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系时,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觉得他们的 付出得到了回应。再次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想做懒惰父母,板起脸就行了

滕昊天(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生,已保送北京大学元培班)

滕昊天和父母

关于虎猫之争,当我在晚饭的时候说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爸说:“应该是猫好一点,你看现在老虎都濒危了,猫还这么多呢。”

我的父母在对待教育的问题上一直有分歧,相对来说,小时候我的妈妈对我的要求高,而我的爸爸对我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是,我觉得爸爸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激起了我对自然科学,对数学的好奇之心,这在我以后的学习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我印象较深的是我小学的时候,参加华罗庚金杯赛的培训(听说近两年被取消了),很多我不会的题目都会问我的老爸,他总是会耐心解答,大多数情况他不会马上告诉我答案,而是引导我自己得出答案。这样既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我的兴趣。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其实是至关重要的。不过要说不严厉,在我的印象中,我小时候挨骂的次数绝对不少。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顶嘴了,但是因为顶嘴而招致责骂,我觉得其实是父母缺乏耐心及忍耐力的表现,毕竟那时候我的爸妈都还年轻,可以理解。

我的父母不属于猫或虎两者,或者说介于两者之间。他们有时对我很严厉,有时又很宽容。我觉得,当好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当好儿女更需要技术含量。因为,我觉得父母与孩子之间并不是单方面的影响,而是相互的。一对父母可以塑造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同样可以塑造父母。

不管父母是偏于严厉的或者是偏于慈爱的,其实都不是很重要,因为历史已经证明,慈爱的父母与严厉的父母都可以教育出杰出的儿女。关键的因素是在于,父母有没有教给孩子做人的底线在哪里,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觉得都是可以原谅,但是在本质的问题上是不能让步的。

严厉与慈爱,两者相较,其实前者是比较懒惰的一种方法。因为根据科学研究,惩罚建立条件反射的速度远比奖励来得快。但是,任何好处都是要付代价的,就像光明的背面是影子,惩罚对于子女的探索心与好奇心其实是有很大的伤害的,还会使孩子变得过于内向,疏远父母。严厉的处理方式远比耐心的劝导要省力,如果你想做一个懒惰的父母,板起一张脸将会是你的不二选择。

基本没给我买过教辅,只管行为规范

爸妈在旁,我会下意识挺挺背

金立超(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生,已保送清华大学医学实验班)

单就学习而言,我父母应该是属于“猫爸猫妈”一类的,但在行为规范上要求还是蛮多蛮严格的,不能算作“猫爸猫妈”。

从小到大,我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各种类型的辅导班、兴趣班。当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我没有什么特长,不会乐器,也不会绘画之类的。

小学低年级时,我爸曾经给我买过教辅书。很不幸,它们都被我无视了,之后也就不再出现过父母给我买教辅的情况。我从初中开始做教辅,不多,而且 所有教辅书都是自己采购的。竞赛这方面我的经历比较丰富,父母是支持我参加竞赛。因为我本来就不讨厌竞赛,竞赛中的成就感是平时课业无法比拟的,他们也知 道竞赛的好处。

成绩方面,小学基本无视。上初中之后,父母对我的成绩会有期望。我也大致可以从他们收到成绩单的表现感觉出这个期望的范围,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 过。所以在这方面,我父母没有硬性规定,比如不许低于多少分或者考进多少名。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喜怒哀乐的表情这种软性的期望,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到高 中之后,因为周围都是高手,父母只是希望我尽力考好每一次,甚至因为我离开家到杭州求学,连初中时的鞭策也看不到了,很难说父母这方面有压力。可以说从初 中开始,压力来自周围的同学和自己的期望。

行为规范上,我父母是有着明确要求。遵纪守法,尊敬师长之类的就不用说了,还有一些细节,可能会比较严格。例如,从小我爸不许我晚睡,小学要求 晚上八点睡觉,初中改到九点,早上不许睡懒觉,现在睡得晚了,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儿。另外,我妈经常纠正我的走路姿势,一定要挺直背,一不直就会过来拍我的 背。所以现在我妈在我身边,我都会下意识地挺一挺背。我父母对我的管教以批评教育为主,没有体罚过,更不要说打了。

父母适度偏“虎”,对孩子有好处

杜竞杉(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生,已保送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我的父母都在浙大工作,许多亲戚也都在大学任教,所以我的成长环境应该说是比较有学术气氛的。父亲管得相对都会比较少,而母亲总是会给我提许多 要求准则,关心得更多。我觉得我的家庭相对还是比较“传统”的,不论在价值观还是道德情感上。我认为,一个适度严格的家长确实对孩子有好处。

在我眼里,我的母亲是一个典范。母亲总是会鼓励我、支持我,严格归严格,但是在任何问题上她都能为我着想。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能帮我分析问 题所在,而非一味斥责;在我面临选择的时候,她能冷静地放眼各个方面,协助我做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抉择。在学习之余,母亲支持我的爱好,包括音乐上的和科 学上的。母亲非常支持我学习葫芦丝,她总说,听我练习时自己也能感受音乐的美好。而进入高中以来,母亲也一向支持我在天文社的活动。有时为了观测,一晚上 睡不了觉,母亲也没有太多不满,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及时穿上大衣、半夜饿的时候吃点东西。在天文社中,有时为了一个研究内容会花去大量的时间。母亲并 不制止我去做,她会要求我在尽快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去做自己的研究内容。没有这样的理解和支持,我想,我也难有这么丰富的经历。

严者父母也,父母把我们塑造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宽者亦父母也,父母让我们体验着社会的精彩,更让我们能够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单纯的“虎妈”“猫爸”固然存在,但是宽严相济的家长岂不更加令人羡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