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毕业典礼现场。徐晓林摄(人民图片)
我国最早的中外合作MBA项目之一——长城国际工商管理项目学员举行毕业典礼。
怎样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如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乘势而上,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新的合作方式和办学模式,但也存在着质量低下、管理不力的弊端。怎样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迈上新台阶,切实提升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既是亟待研究和探讨的时代课题,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教育话题。本版刊发深度报道、专家观点和言论,以期引起社会各方面对中外办学事业的关注和重视。
新春伊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两件事引人注目:教育部更新并公布了经审批与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正式获批筹建。
据了解,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28个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3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一个新阶段。在此基础上,如何上层次、上水平?
1.合作办学
不是数量重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钱学森之问”,需要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英国诺丁汉大学有这样的教学理念,人的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待开发的火种。我们创办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理念就是创造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创始人杨福家说。他的话或许从一个侧面回答了“钱学森之问”。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带土移植”,而且引进了合作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
翻开教育部1月20日更新的经审批和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不难发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以办学成本小、市场效益较好的商科、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和专业为主,低水平重复办学现象较为严重。
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的上海纽约大学已进入正式筹建阶段,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而不是在数量上重复。现在办这样一所大学,不是说中国再多一所大学,也不是说再多招学生,关键是要做一些新的探索,特别是和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共同办校,可以反思我们自己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而这应该是一个具有示范性和探索意义的过程。
“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在“总则”中开宗明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优质’不仅指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还可以是国外院校的特色专业与优质课程。”一位专家指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单鹰等则认为:“确切地说,优质教育资源是无法引进的,是由适宜环境的培育而逐步生长出来的。这是一个学理问题,也是政策管理和规范的理性依据问题。”
因此,能否“带土移植”,进而形成“适宜环境”,借“他山之石”攻中国高等教育的“痼疾”,推动办学体制、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合作层次的根本所在。
2.强化监管
质量必须保证
“我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毕业后只有国外的学位证书而没有毕业证,这能被用人单位认可吗?”今年就要毕业的小李心里没底,在网上发帖询问。
由于没有对计划外招生的制约,一些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利用政策漏洞,盲目扩大计划外招生规模。而这些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因未列入我国高校招生计划,最终只能得到外方学校的学位证书,而无法取得我国的学历学位证书。除此之外,很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因没有“境外学位授予权”,导致学生最终拿到的国外证书无法得到我国认可,严重损害了学生权益。
为避开“文凭工厂”、“野鸡大学”的陷阱,每年高考后让人眼花缭乱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宣传,不知让多少学生、家长伤透脑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要想上层次、上水平,健全监管评估体制、加强外方院校资质认证不可或缺。
打开“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可以查询到33个国家1万多所学校的名单,基本涵盖了我国公民主要留学目的地国的正规高等学校。但是,名单中除了外文校名、中文校名,其他信息均难以查到。除此之外,因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主要进行的是院校间学科和专业的合作,而国外高校在不同专业和学科上水平相差非常大,“尽快建立以国外院校学科和专业为基本内容的资质信息查询平台”的呼声日渐高涨。
“应充分利用我国在境外的大使馆和留学人员,拓宽外方资质了解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评鉴外方院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在国外院校学科和专业资质信息的采集方面,国外已有的各种学科排名榜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一位专家建议。
外籍教师资质水平不尽如人意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之一。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外方合作办学者应当从本教育机构中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任教。”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外籍教师数量、聘期、培训等方面没有硬性规定,资质和证书审查方面管理不严,致使来华外教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机构派遣和聘用的外籍教师为退休人员,很多又仅局限在语言课甚至是单一的听说课环节,教师的频繁更换也使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外籍教师既属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质性引进和有效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专家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外籍教师的资质认证系统和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资格和水平进行严格审查。
3.引进合作
重在消化吸收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受传统文化影响,中西教育理念“撞了车”。例如,学生成绩该不该告诉家长?“告诉家长”在我国被认为习以为常、天经地义,但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外籍老师和管理者看来,成绩是学生的个人隐私,是否与家长分享由学生自己决定。为此,学校和家长间“闹了别扭”。课程与教学也面临“本土化”问题,我国学生大多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而外籍教师多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如此一来,许多学生感到不适应,不敢与老师交流,发言积极性不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跨文化冲突”也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之一。留美博士薛涌认为,“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而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还停留在“满堂灌”阶段,要通过合作办学,让善于质疑、喜欢挑战的教育精神与我们的办学机制、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才条件。
“宁波诺丁汉大学由于定位准确,其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消化、吸收、利用和创新,体现了明显的办学特色。”一位专家指出。
武汉工程大学国际学院副研究员余武明认为,“引进”的目的是“为我所用”。要在办学实践中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本土化,否则,即使是优质资源,也可能难以有效利用,会“变质”甚至“水土不服”。
西交利物浦大学宣传部部长王珊则认为,“结合世界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处理好引进与消化、借鉴与融合的关系,探索一种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有启发意义的新模式,才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更高层次和境界,也应是中外合作办学主体深入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