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选择所谓好的小学初中,并不符合科学逻辑,不值得宣传和推广。他说,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到会的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也不认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这句话是谁喊的最要紧?是办学的人,因为背后都有利益支持的,都和利益相关。”
可怜天下父母心,想想要不是唯分数论的考试制度,我们又何必为孩子走各种各样的后门挑选重点学校——我们的父辈也曾这样干过。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以高考为代表的选拔式精英教育,所以父子两辈们才想通过一条红线:考上重点高中,进而考入重点大学,以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长期以来教育制度以升学为导向的结果。显然,在家长和学生的眼里,这条红线每个节点都深深地打上了“重点”的烙印。在很多地方,重点学校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名词,主要标志就是升学率高,考上大学的机会更多。学生对重点学校的追逐,集中折射出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折射出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而这些才是问题的根本。
同处一个地方,不同学校间差距有着天壤之别,越是“重点”,优秀教育资源越是集中,进而逐渐拉大原本的差距。这种教育资源的失衡则为应试教育“火上加油”。而对背负学习重担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为了能上“重点”,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这种代价换来的是择校热和教育乱收费的屡禁不止,以及“教育补品”经济的火爆。也就是说,先是有应试教育,才有了家长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战;有了这样的市场,进而才发展成为一种畸形的升学产业。先有蛋再有鸡,这是应试教育下的蛋!
虽然我们也从内心很讨厌和谴责那些动辄坐地起价的高考辅导班里什么“办学的人”,也知道“办学的人”和自己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情性质完全不一样,他们是唯利是图的市侩,我们是望子成龙的无奈。但高考就在眼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得要在本身教育资源不公的现实中落荒而逃,即使我们也知道考上了大学未必前程似锦,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但毕竟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总比高中没毕业就去打工强吧。
所以,现在教育部官员突然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忽悠,确实有点让人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