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初一文言文每周精讲《世说新语》系列:
阮光禄焚车
《世说新语》
〖导读〗
一辆精美的马车,在熊熊烈火中的化为灰烬!火光中跳动更多的是世人的吝惜和不解。令人惊讶的不是马车的焚毁,而是焚烧这马车的竟是主人自己!而且焚烧的原因令人不解,就仅仅是因为有人不敢向他借车!这个世界上,又真正有几个人不爱惜美好的物品呢?然而,光禄大夫阮裕就是其中之一。
〖选文〗
阮光禄在剡①,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
①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陈留(今属河南)人。后归隐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剡山,曾被征辟为金紫光禄大夫,辞不就。世人仍称其为阮光禄。剡(shàn):古县名,今浙江嵊县。
〖阅读欣赏〗
世上的人们恐怕少有人是不爱珍贵、美好的事物的。也正因此,这世俗的“珍贵”也引出了怎样的吝啬与多少的恩仇啊!小到物品,大到天下,人人都“爱”、都“想”占有它。试问又有几人能够超脱、能够旷达?一般人自不必说,就连名闻魏晋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在这方面也旷达不了。《世说新语》中就曾记载他“既富且贵”,但最可笑的是王戎家有好的李子,却因为惟恐他人得了这种好李的种子去,于是,他竟然在出售李子前先钻去李子的核,使其不能留作种子。对物的珍爱已经近乎卑劣的境地了!然而本文记录的光禄大夫阮裕之爱“好车”却是与他有着天壤之别。在世俗之人眼里,也许他是个十足的“傻瓜”,当有人不敢向他借车时反而扪心自责,最后付之一炬!然而,在阮裕看来,不助人之车是毫无价值的。
震撼世人的阮裕“焚车”之举,是向世俗的我们昭示,世俗追逐的私心私利是多么地可鄙可笑!其实,真正引燃起这把熊熊烈火,倒是那个不好意思开口借车的人,因为他有太多世俗的疑虑。而焚烧的又岂是一辆精美的马车?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借者()无不皆()给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遂焚之()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阮后闻之()遂焚之()
3.请说出“何以车为”是什么句式并对句子进行翻译。
4.如果说阮裕所焚烧的岂只是一辆精美的马车,那么,你认为他真正燃烧起的什么呢?
〖知识卡片〗
古代的官名与人的称谓
古人对人的称谓非常讲究,也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也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称书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爵位等等,也有几个合用来称呼对方的。其中如何称呼又由双方的亲疏关系、感情好恶、尊敬程度等而定。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而且也表示一种尊敬。例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而对于武将,则可以称他们的军号,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之;又如孙策为“孙讨逆”,孙桓为“孙安东”等等。
【参考答案】
1.者:……的人。皆:都。意:想要。闻:听说。遂:于是。
2.它,代指“意欲借而不敢言”这件事。它,代指马车。
3.“何以……为”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反问的常用句式,其中“为”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例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可以翻译为:“还要它作什么用?”
4.这是一道开放题。可分两方面回答。一是从阮裕方面来说,他所亲手燃烧的不光是自己的马车,燃烧起的更是自己可贵的真诚无私之火、乐意助人之火、高尚超脱之火;二是从影响而言,这把火真正焚烧掉的不光是一辆精美的马车,而是用火光燃烧醒一个充满贪欲世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