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存在的“小升初”择校问题?笔者认为家长不要认为重点学校提供的教育就一定是优质的,一所学校的校风校纪更重要。
家长不要盲目跟风
家长们是很关注教学质量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学习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学模式的优劣突出表现在,课堂上是老师包办还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要求学生“敢想、敢说、敢写、敢作、敢当”,单纯靠老师讲、学生死记硬背得到的成绩,名次再高、分数再好也没有多大价值。总之,择校之前,家长不要过于跟风,一定要有正确的评判标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一定在名校读书就是最好的。其实,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比如一些小学生因为家比较远,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其实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一定有利。
校风校纪比中考成绩更重要
笔者认为择校现象产生的根源,首先在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由以往的“有学上”到今天的“上好学”这样一个新阶段,其次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不但“小升初”择校难,幼升小与初升高一样难。
作为家长,不要认为重点学校提供的教育就一定是优质的。学校教育应该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优先于“学会学习”。其次是注重伦理教育,德行与孝道是根本。前不久留学生汪某在上海虹桥机场连刺母亲九刀的事件想必大家会记忆犹新。再次,校内和谐的师生与同学关系对人的成长帮助极大。因此,一所学校的校风十分重要。这些都是最根本的择校标准。
一碗水端平,缩小学校差距
优质教育资源“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没有实现教育资源平等,择校现象不可能杜绝。国家应多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扶植薄弱学校、打破壁垒推动师资流动等方面多下功夫,防止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后的择校热。可以首先从学校资金、设备的配置入手。如果在资金、设备的配置上重视向薄弱校倾斜,改善薄弱校的硬件建设和环境,才会最大可能地吸收生源。其次要重视师资的分配。要把优秀老师向薄弱校调配,带动薄弱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当择校热不再时,各种围绕择校举办的兴趣班、特长班,自然就会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