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说说我眼中的小升初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跟大家说说我眼中的小升初

2010-08-06 10:44:47     标签:小升初升学指导

随着孩子的成长,小升初这个话题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仅仅只能将我所知道的一二讲述于此,而就这一二,或许也已经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也说不定呢,以下心得仅供2011年南京小升初家长参考!

一、择校

择校说白了实际上是选择一个相对优良的坏境,个人觉得择校是每一个有能力有条件的家长必须做的一件事。至于为什么,相信很多家长都已然明了,而我还想补充的是:小升初,你可以通过关系、可以出钱、甚至于可以赌运气摇号帮孩子完成择校;高考,你可以为孩子选择复读、选择出国、选择各种各样的成教电教及网络学院完成学业,唯一难以使上劲的便是中考,九年制义务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从某种角度来说,小升初的择校便显得愈发重要了。而三年的初中生活,孩子更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叛逆时期,好的学校好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可能尤为重要。当然,我不否认普通学校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普校的孩子和家长们所付出的努力或许要比重点学校的孩子及家长多得多。

二、择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便经常听到“择校不如择班”这句话,并且十分认同。目前的教育现状,任何一所好的学校,优秀的任课老师只可能集中在每一届的火箭班和重点班,而每一个普校也会举全校师资力量来保证其重点班的教学。如果,孩子进不去最好学校的火箭班,我觉得不如退其次进入差一级别学校的火箭班。当然,这个也要因人而异的,任何时候,适合孩子的便是最好的。

三、择校途径

择校方式每年都应该有所变化,连学校的体制都在变化,招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我只谈谈我所知道的几条途径,非官方消息,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1、摇号

改制式学校,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重点中学,每年的招生有绝大部分的学生是通过摇号产生的,大体比例会占到招生的2/3以上,这个比例应该是教育部门下的指标。

摇号,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有二次机会,一次我把它称为小摇号,是在孩子小学毕业前所属各区教育局的摇号,也就是在校不择校(还在小学,不能选择具体某一所初中)的摇号,摇中的比例很小,摊到每个小学毕业班,或许名额不会超过2个,摇去的初中一般都是学校附近对口的重点中学,摇中的孩子是真正享受义务制教育的孩子,不用交纳择校费用,这帮孩子进了初中以后,有些学校会把他们单独组班,不能参加进校以后的择班。另外一次摇号,我习惯称之为大摇号,则是在拿到小学毕业证和九年制义务教育通知书以后由家长自己选定某所重点中学所参加的摇号,是不在校择校(离开小学了,可以选择任一所初中,注意:只能选择一所,如果要跨区,还要提前办理跨区择校手续),摇中比例要根据各校报名和录取的比例而定,摇中后必须交纳教育部门规定的择校费用,进去分班看各校规定而定。摇不中的孩子只能到指定的对口初中入学了。

2、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从字面上来理解应该是招生的权限在校方,但,实际上好像并不尽然,从这一块又可分为几种情况:一、市教育局会要求占去一部分指标,很好理解,是各校为武汉市所作的贡献,用于市里各部委办局之间的协调调度,包括市里的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所需要的指标等等;二、所在区政府和区教育局也会占用一部分指标,用于解决区政府的一些困难和区属教育战线子弟的入学,这一块应该还包括各学校老师的子弟,这也不难理解,俗话说了靠山吃山,人在教育战线孩子入学自然会有些优势,对吧?三、各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实际上这一块的指标已经少的可怜了,在这一块上,学校还得考虑二个方面,首先是共建单位的指标,另一部分才是我们家长讨论的沸沸扬扬的优等生(特长生)的招生。当然,在自主招生这一块,不管你是占用的哪一份指标,校方一般都会要求学生也去参加摇号,如果摇中的话,就能又节省出几个自主的指标了。

通过上面各途径的招生,已经涵盖了大部分家长印象中的对口生、摇号生、关系生、共建生、特长生、优质生了,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我就不得而知了。

四、如何择班

一般来说,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各校都不会公开宣称有重点班之说的,如何分辨本届的火箭班,唯一的标准便是看班主任了,初中三届一循环,上届初三火箭班下来的老师一般会是新初一的火箭班老师,相对应的,火箭班主课任课老师所带的班便是可能是重点班了。对于各校自主招收的优等生,校方会承诺一部分人进火箭班,看本届优等生的择班也很容易知道哪个班是火箭了。

五、多余的实在话

如标题所言,是我所知道的小升初,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所知道的决不尽然,更不可能确保所有的信息都是真实和准确的。只是个性使然,可怜天下父母心,想就自己所知道的罗嗦几句。有些观点和看法,不一定符合教育的主流思想,却是最为现实和实际的。

前面说了进入重点中学的几种途径,各位家长觉得哪条路你能走通便可朝着哪个方向努力了,下面我想主要谈谈作为一个家长,如何去走通校方自主招生,也就是所谓优等生那条途径了。

1、优等生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里的优等生应该用特长生来定义更为准确,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被学校录取,并不代表他们不优秀,只是在学校要求的某些特长上不具备优势。前面说了,其实学校用于自主招生的名额是绝对有限的,那么,有限的名额里它最渴望招到怎样的学生呢?如何招到它所要的学生呢?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追求高的升学率是每个学校的本能。小升初,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生源鉴定机构,学校也就只能凭借每个孩子所谓的获奖证书来参考了。而在所有的获奖证书中,奥数奖证是各校最为看重的特长,在我的记忆中,似乎高考的特招有几大证书是有用的——全国高中数、理、化、生物和计算机竞赛,由此可见,各重点初中为啥看中小学生的奥数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偏激一点的角度来说,语文、英语等一些文科方面的知识,只要努力,通过勤奋学好的概率大于数理化,而要学好理科知识可能还需要孩子的悟性和反应。记得曾和某重点中学的一位校方领导聊天时讨论过这个话题,他说(大意是):就那么几个有限的名额,你说我们认什么特长好?楚才杯,每一届的阅卷老师都不一样,各花入各眼,也有人为的因素;体育和音乐的特长生,我们已经考虑特招了;其他的技能竞赛,很多孩子都没参加,可比性不大;唯一参加人数最多的最为普及的便是奥数了。结合初中的学习特点,所以大多数学校都会把有限的名额用在选择奥数成绩好的学生了。通俗点说,在小升初择校这一块,比的并不是孩子优秀与否,而是奥数成绩的好坏。自主招生,学校招的大多数是奥数特长生。

2、奥数获奖证书

奥数培优风行这么多年,到如今,各种大小竞赛已经发展到数十个了,到底什么竞赛的含金量高,各重点中学又看中哪个竞赛呢?很简单一个道理,参加人数多而得奖人数少的奖证自然含金量高,比如2个竞赛,一个一等奖有200名,一个一等奖只有20名,你说哪个含金量高呢?每一届校方都会根据当年各个竞赛一等奖的得奖人数调整其所谓的“证书含金量”,并且会综合每个孩子在各个竞赛中的成绩来综合衡量的,有时甚至于会细小考虑到你的孩子离一等奖差多少分。

这里,想提醒家长的是,五年级的成绩基本上是不考虑的,各校看的是六年级的竞赛成绩。在我的印象中,有几大竞赛成绩是绝对会起到决定作用的,如:明心挑战赛、华杯赛、创新杯、学用杯、希望杯。。。似乎这几大竞赛一等奖的得奖人数都没超过30人,有一年,某竞赛一等奖的得奖人数只有九人,那年,很多学校便关注了这一项竞赛,几个重点中学的招生校长手上都有得奖学生的具体分数。

3、培优机构

学校要择优,但是又不能违反规定去组织考试,于是,去一些相关的培优机构抓奥数尖子便成为各个学校最为直接最为省事也最为可靠的途径,而各培优机构也可趁机推荐学生为自己的培优续找生源,这确实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同时,也为那些有数学天分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去名校的渠道,应该是说多方受益的事。至于各培优机构推荐学生的力度我想还是与各自的培优成绩相关的,也就是说,推荐到学校去了,学校还是要看相关竞赛成绩择优录取的。说到奥数培优就不能不谈到明心教育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刘嘉数学,个人认为,不管外界怎样评价刘嘉和刘嘉奥数的学生是如何成功的,不可否认,刘嘉那里确实基本上聚集了武汉市各届的大部分数学尖子生,近几年,在汉口这边的重点初中的奥数免费生中,刘嘉那里的孩子几乎占去近80%的指标。这,也是为什么在关乎升学的各类奥数竞赛中,刘嘉的挑战赛始终能稳稳的占住较为关键的一席之地,很多学校乐意接受刘嘉A班的学生,因为其生源基本上是稳定可靠的,在小学六年的数学培优中,那些A班的孩子已经不知道历经多少次的沙场了。不光是刘嘉,每到小升初时,几乎各大奥数培优机构都会送一份名单去各重点中学的,最后起决定因素的当然还是这些孩子的获奖证书。

4、自荐

综上所述,在特长生这一块,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获奖证书,只要你孩子有证在手,即便没有培优机构的推荐,也可以自己找上门去,当然,必须是获奖证书绝对过硬。只有在奥数证书过硬的前提下,其他的证书才会起到帮衬作用。自荐和推荐时间应该在各大奥数竞赛结束,成绩出来之时才有效的。成绩未出来之时,各校一般都不会接待的。

六、最最重要的话

影响择校的因素其实很多,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不能进入重点初中,并不是孩子自身的不优秀,摇号本身也有很大的随机性,何况,通过以后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具备新的特长。在实际的择校中`,建议家长结合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比如:孩子的学习状况、性别特长、学习习惯、路途远近、家长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实力等等。

好了,断断续续地写了一天,也不知道我把想说的一二写清楚没有,感谢所有关注此帖的朋友,如果帖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多包涵;预祝您们的孩子能在2011南京小升初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