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生减负 改革必须触及体制核心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浙江学生减负 改革必须触及体制核心

2012-02-20 15:38:06     标签:小升初经验

一场由浙江发起的“减负”风暴已经进行了大半年,记者走访当地中学,并采访教育专家,审视这些本意为广大莘莘学子减轻负担的举措及其成效。

文/本报驻上海记者 贺涵甫、梁国瑞

对如今不少中小学生来说,“读书”已经开始蔓延到课堂外,即便双休日在家,也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小小年纪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长年累月,这种近乎机械化的“题海战术”学习方式让学生和家长都叫苦不迭。

上课:被强制量化课时

而浙江去年刮起了声势浩大的“减负”风暴,首要对象就是中小学,包括各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学生作业量、补课量、规范考试管理、明确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维护招生秩序等几个方面。如小学生、初中生每天上课时间不得超过6~7个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生控制在2小时以内。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课余时间等进行补课。

浙江省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总结这些举措时曾表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教育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按照浙江的“减负”方案,浙江的普通高中学生必修学分也从原来的116学分减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分提高到48分。同时,普通高中的选修课程也变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4个大类。据悉,浙江省教育厅要求所有普通高中全面实行选课制,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选课。

高考:多种选择可减轻负担?

除了在面上逐渐铺开,“减负”风暴还着力撬动学生高负荷学习的源头,即高考这根指挥棒。2009年,浙江的新课改高考方案正式对社会公布,由原来的“3+X”考试模式细化为“3+X+自选模块”、“3+X”以及“3+技术考试”三种方案,被称为“最具个性化的高考”。用浙江当地高考主管部门的话说,分类考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减少意义不大的考试和学习内容,有效减轻学生负担。

数据显示,全国和浙江省内高校每年在浙江高考招收的录取新生为26万人左右,其中,重点本科以上录取人数为3万人左右,普通本科在10万人左右,近一半的学生要进入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继续深造。

到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又以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为样板,启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招生试点。记者了解到,“三位一体”将使高考不再“一考定终生”,而是将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测试成绩计算在内,经过加权后得出一个最后的招生成绩衡量标准,用浙江当地媒体的话来说,“这是对高考一次革命性的尝试”。

教师:“减负”也要因材施教

那么,这场已经刮了大半年的“减负”风暴收效究竟如何呢?记者走访了杭州当地的中学了解情况。

在杭州公益中学,教师严闵(化名)告诉本报记者,住校的初中学生中,大多能在2个小时左右完成每天的课业,“有些学生在家做作业,往往需要不止2个小时,这和个体有不小的关系。”

“学生和家长害怕太重的课业,其实我们任课老师也不愿意给学生太多的作业。”严闵说,但是如果学校给老师太重的压力,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要求过高,老师也会做出无奈的选择。

严闵还告诉本报记者,她平常做过不少了解,她的学生在进初中以前,“只有等级评价,根本不用打分,当然也不排名。”这种等级一共分为4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大部分都能得到优秀。”

“我们是民办学校,所以目前还是每月考试,和我们同一个教育集团的公办学校,就没有月考,小学只有期末考,初中是期中考和期末考。”严闵觉得,尽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合理要求,但以做作业的时间来考量,并不科学,必须因材施教。“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搞一刀切的话,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落后的学生又太重。”

她建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制作业量,“当然,从整体上进行减负,我们都是赞成的。”

专家:改革必须触及体制核心

教育专家熊丙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浙江的这场“减负”风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类似这样的减负,我对最终的成效持保留意见”。熊丙奇说,中小学校“减负”最后就走向两条路,“学生在家长的安排下,需要花几倍的时间用在课外补习上,或者,一些学校在面上应付一下了事”。

“这也不能责怪学校和家长,毕竟高考的红线依然在那里,到最后还是要凭分数说话”,熊丙奇认为,用行政手段量化学校的课时和学生的作业量,反而让家长需要付出更多额外的精力和成本,“该选择怎样的培训班,为上培训班额外支付学费,还要相互打听,生怕自己花了钱,自己孩子学习的收获还没别的孩子多”,熊丙奇说这种浅层次的“减负”,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若不触及教育现状的根本,成效都不乐观。“别忘了,现在国内各种中小学生培训机构的产值,已经超过2000个亿了”。

而当提到“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熊丙奇说,这种尝试的初衷是好的,但依然没有改变高考的实质,即使大范围铺开,也就是自主招生的一种。更何况,原本只需要关注高考的考生如今还必须关注高中会考和其他有关的考试成绩,究竟是“减负”还是在“增负”?

“其实,只要真正把自主招生做好,使学校的自主权落到实处,高考只作为学校对学生一种初步衡量,同时对义务教育资源进行均衡化发展,对教育体制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学生的负担自然就会减少”,熊丙奇分析道。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