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阶段,“小升初”都会撩动无数家长的心。公办还是民办?走读还是住宿?读家门口的学校还是举家搬迁全力择校?走到“小升初”路口的家庭,面对这些选择,都会反复思量。目的只有一个,找一所适合孩子发展的好学校。
今年的“小升初”又出现新的行情
首先是今年2月初,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史上最强的控制择校措施——2012年起浙江公办中小学的择校率将控制在5%以下,浙江要实现“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这项政策落实到位,执行力度过硬,有钱有关系就能择校的风气就会大大遏止。但是又会担心,公办学校择校“刹车”了,一些热点民办学校会更热门,民办学校的“掐尖”招生会进一步加剧。
第二个政策:今年杭州前八所重点中学保送生比例可能提高到50%,这项政策一旦实施,也会影响到“小升初”择校思路。有业内人士说,保送生比例的提高,对公办中学来说是个绝大的利好,公办初中的春天来了。
综合这两个原因,公办与民办学校的招生之战今年会更激烈。很多家长已在一两所民办中学进行了预登记。家长都是这样的心态,民办中学的招生在公办中学之前,先报一两所,能进民办就读民办,进不了就读公办,总要试一下。
一位家长刚去一所民办学校登记,她说其实对民办、公办学校都不是特别了解,基本上是跟风的,身边一些朋友都想报民办,觉得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自己不报就觉得落后了。孩子成绩中上,去年刚考出钢琴五级,不知道这在民办中学老师眼里算不算特长。
有一位家长比较淡定,她的选择是直升家附近的公办初中,“孩子在学校是大队长,学习成绩也还不错。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还学过奥数,获得几项区里的荣誉。这些条件看起来蛮符合民办学校的标准,但是孩子比较喜欢自由,平时兴趣也很多的,可能不适合民办学校。”家长说:“我自己是老师,对学校还是比较了解,其实公办中学和民办中学教学质量差距不大,民办学校的学生看起来升学率高,一部分原因是生源掐尖,抗压性好的孩子比较适合民办中学。孩子五年级时我也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纠结过,但最后问了孩子的意见,他不喜欢被管得太紧,全家人综合考虑了孩子的性格特点,最后决定在家附近的公办中学读。公办中学学业负担不会很重,多余的时间可以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多下点工夫,对孩子后面的发展有好处。还有一个因素是公办中学保送重点高中的比例可能扩大,如果我们孩子成绩可以保持下去,再加上有些特长,保送重点中学也是有可能的。”
民办初中每年三四月自主招生,五月正式报名,之后摇号派位。这个过程,家长带着孩子报名,都会经历什么,
个案分享一:民办or公办? 我只能坐等回复
平时不太关注儿子学习的我,去年此时脑门一热,加入了小升初的大军。起因是一次家长会,那天去儿子学校,阶梯教室挤满人。家长会大致内容是学区里的一所直升初中老校长介绍学校情况及历年升学情况。应该说这所初中在本区算是最好的公办,口碑不错,也曾辉煌。之后是一所民办学校教导处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从两所学校的介绍看,公办热情、急切,展示式的。民办淡定、谦逊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优越。
家长会开完,立即找班主任,听听她的意见。班主任介绍了班里一些尖子生的家长,都在谋划着进某某民办学校。儿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班主任这一说,我的信心打了个折。从谈话中悟出二点,一、凭我儿子小学阶段成绩,报名有难度;二、民办竞争激烈,能否适应。
回家后,冷静分析:儿子小学放羊式管理,没太在意学习成绩,现在有些后悔了,输在起跑线上一说,似乎应验了。民办学校对数学要求很高,我儿子曾参加学校的奥数班,但没几个月就退出来了,据他自己说是考试成绩不好。儿子性格内向,民办的学校学习压力大,适应吗?儿子在小学高段语数分别出现过合格,没达到全优生,更没有区三好,竞赛奖之类的,报名有难度。公办直升在家门口,民办有三五站路,公交不方便,骑车不放心,交通是个问题。
民办?公办?纠结着。跟儿子说明:进公办,轻松些,可能会在上游。进民办,压力大,估计要中下了,甚至要末尾了。分析后,儿子似乎想上民办,说明还是有上进心。我有动力了,此后几个月开始承受民办老师的冠冕堂皇说教、冷落、不耐烦的拒绝。骑个电瓶车,东奔西颠的。
杭外没去想,学校推荐后参加考试,推荐是百里挑一的。另一所可住宿的学校,不敢去想,绝对报不进。考虑就近的一所民办,校门内专设了个报名接待室,递交了相关材料,登记完后,老师说等电话通知,可能会安排测试。可是春夏秋冬过去了,到现在也没等到。中途去打听过N次,除了等还是等。现在想来,人家根本没这个意思。另一所学校,老师看了资料就一口回绝:你儿子的情况,我们没法接收。这里的学生都拔尖的,你小孩会很困难的。家长选适合自己小孩的学校才是对的,并极力推荐我去公办。
个案分享二:均衡发展,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许女士是杭州一所知名民办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儿子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在小升初方面,许女士一家大人小孩的目标都倾向民办初中。许女士认为,儿子性格外向,当班长,语、数、外、科学各科成绩拔尖,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均衡。儿子是几分钟就能和你打成一片的那种男孩子,也比较自信,进民办,老师抓得相对紧,有点压力对他是好事。初中只是中学阶段的一个起点,主要还是培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积累体能。在小升初的准备方面,没有给儿子大补课业,只是训练综合能力。
许女士很反对玩命学奥数,长远看,会顾此失彼,限制孩子整体能力的发展。身边有些朋友的小孩,为了准备民办初中的招考,赶场学奥数,最多的一个孩子报了三个奥数班,孩子累,家长陪得也累。我们儿子也报了奥数班,不过目的性没这么强,也没参加什么竞赛,主要是拓展他的思维。儿子现在在学古典吉他、网球、绘画,绘画还在市里获过奖。
初中主课多,儿子能不能安排好学习时间,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均衡发展,我觉得安排好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节奏很要紧,现在就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训练他。比如,在放学路上,我会问他,晚上时间怎么安排。儿子说几点做作业,几点弹吉他,几点学英语、跳绳、看书,几点睡觉。如果合理,我积极鼓励;需要调整,及时建议他调整。执行过程中,我也会监督。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学习时段,我们家长也会创造学习氛围,不看电视,同步看书、学习。初中阶段也是孩子阅读的重要时期,我现在开始加强孩子的阅读量积累。前段时间,学校推荐了《悲惨世界》、《苏菲的世界》、《麦田守望者》和《百年孤独》四本小说。
许女士说,初中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又一个关键期,体育锻炼不光是因为中考有体育项目。儿子现在一周基本上安排一个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比如跳绳、打网球这些。我从不强迫他锻炼,都是用身边的例子作引导。像现在很红的林书豪,我收集了很多媒体的报道给儿子看,跟他说林书豪成绩好,能进哈佛,体育好,就进了NBA;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是向这样的人才敞开大门的。用这种方法跟儿子讲道理,很管用。如果儿子能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也打算把他送出去留学,接受国际化教育,上次你们快报报道的那些出国留学的例子,我也特意剪下来,给他当榜样。儿子看后跟我说,妈妈,只要我定下目标,努把力,我也会成功的。
另一些家长的择校经历和思路
王女士:上周,我去一所民办初中,给女儿投了简历。我注意到,招生老师重点看了女儿的成绩册和竞赛获奖情况。老师边上,已经堆起了一摞简历。这位老师说,学校今年不考试,5月前报名,5月份摇号,要我们回去等电话通知。
不考试,我觉得心里很没底。我们小孩是喜欢学习的那类,掌握了学习方法,学得很轻松。她做作业动作很快,现在报了两个奥数班,学得很带劲,我们本想给她停一个,她还不乐意。
林女士:我们一家坚持非民办不读。儿子数学特别好,奥数竞赛全国级别、全省级别的奖都获过,英语也获过省市大奖。以前的自主招生考试都是放在摇号前,今年听说会有变化,这样一来,我很担心,如果参加了某校的摇号,是不是只能参加这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不能让孩子吊在一棵树上,焦虑啊。
何女士: 我们在选民办学校上纠结着:我倾向文澜,可以住校,听说管理严;她爸爸喜欢建兰,可以走读,孩子处于发育期,饮食很要紧,走读可以吃得更好点;女儿喜欢杭外,我们对杭外的民办初中不了解。这个事关女儿的决定真难拍板。
陈女士:我们选择公办学校,这些学校师资稳定,办学实力应该不差的。
李先生:孩子择校,读公办还是民办,没必要去划分这么清楚的界限。有句话:优秀的孩子不是学校、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优秀的孩子是靠家长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不要觉得,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把孩子教好,父母是关键。
邓女士:孩子六年级,成绩还不错,如果读公办,初中用心读,应该能保持优势。据说今年杭州前八所重点高中保送比例会扩大,对我们家来说,很看重这条信息。如果儿子能继续保持优势,今后在公办初中保送前三所重高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现在很担心保送生操作方式是否公平。
我听说有的学校保送生会有很多加分项目,比如获得区、校三好等各种荣誉,或者当班干部也有加分,这其中人为因素很多,就怕有各种猫腻,如果保送存在各种不透明,那就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到民办,硬碰硬靠成绩。希望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李先生:读公办吧,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有朋友说,上民办的孩子到了高中,潜力比公办小,后劲都榨干了。
毛先生:有的家长焦虑过度。孩子升学,家长不要瞎担心,人为增加各种干扰。这个阶段,父母陪孩子一起收集资料,参加测试,参加摇号,成了,一起高兴,不成,告诉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学会坦然面对,淡定接受,比什么都重要。
“小升初”生源大战 老牌公办VS热点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