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杭州奥数网4月10日:虽然教育部明文规定不让学奥数,但是奥数还是那么“深入人心”。有很多孩子都在学习奥数,但学习的过程可能是千差万别的。这里如实的记录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如何在奥数之路上挣扎。
四年级的女儿从上学期开始在培优机构学习奥数。前两次在学习行程问题。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出发到西村,甲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甲在路上因事耽搁了2小时,结果比乙迟1小时到达西村。求东村到西村的距离。
女儿看到题后就是三个字“不会做”。我的第一次提示:你看看时间,甲耽搁2小时,比乙迟了1小时,那说明走完全程甲用的时间比乙?女儿回答,比乙用的时间少。那少多少呢?想了想,说少一小时。
第一次题目转换: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出发到西村,甲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甲到达西村所用的时间比乙少一个小时。求东村到西村的距离。
没想到,孩子还是不会做。继续引导:你想想啊,甲用的时间比乙少1个小时。那就是说乙多用了1小时,如果乙比甲早出发一个小时,那么会怎样呢?女儿不知道怎样是什么意思?我只好说,怎样就是问你,谁先到呢?哦,问这个啊,我明白了,应该是同时到。
第二次题目转换:乙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东村出发到西村,1小时以后,甲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也从东村出发到西村,结果两人同时到达。求东村到西村的距离。
这下好了,很快会做了。这是典型的追击问题。追击距离就是乙1小时走的路程:1*4=4千米。用公式:追击时间=追击距离除以追击速度,追击速度=6-4=2,所以追击时间是2小时,那么东村到西村的距离=2*6=12KM。
我感到十分的无奈。心里晓得孩子根本就没有掌握。一个星期后,我又将上题做了如下变化: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出发到西村,甲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因为有事途中耽搁了1小时,结果比甲晚2小时到达西村。求东村到西村的距离。
各位已经发现了,这还是上次的那道题嘛。可事隔不足一个星期,我那可怜的孩子没发现。她的回答依然是那三个字“不会做”。我是一个十分有耐心的妈妈。我心里无论如何的悲哀,也没有在我那可怜的孩子面前流露出半点。我依然微笑着进行提示:你先看那个时间,如此这般,她也很快明白了乙比甲多用了1个小时。
第一次题目转换: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出发到西村,甲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到达西村所用的时间比甲多1小时。求东村到西村的距离。
自然,这个转换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岂止是没有解决问题。而且接下来孩子的反映真是让我瞬间崩溃。她写的是:时间差=1小时,速度差=2KM/小时,那么距离差=1*2=2KM。
我定了定神,不让自己崩溃。耐心的说,宝贝儿,你想想,距离差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速度有快有慢,甲1小时跑6KM,乙1小时跑4KM,所以在1个小时内,甲比乙多跑了2KM,这是距离差,你发现没,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时间都是1小时,我们没有说的“时间差”。目前我们还只考虑在相同的时间里面,因为速度不同,所以走的路程不同,因此产生了距离差,如果还有个“时间差”,那问题就复杂了哦。
第二次题目转换: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出发到西村,甲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甲到达西村时,乙离西村还有1小时的距离。求东村到西村的距离。
距离差到达时多少呢?就是乙1小时走的距离,对吧?4*1=4KM总算是一个标准的追击问题了。求出了追击时间=4/(4-2)=2小时。
令人崩溃的事情还没完。孩子思维不晓得为么事又被堵住了。突然不晓得这2小时是么意思了。于是又说了一遍这2小时就是甲从东村到西村的时间撒,孩子好像又明白了。
这一番痛苦折腾,个把小时过去了。在这个圈圈里面转换啊转换啊,有意义么?真是让人泄气。
看见孩子站在茫茫奥数堆里,到处漆黑一片,不知路在何方。你拉着她用手一指:路在这里!她就照你的路走过去。没有了那个指路的人,那怎么办?
我们从小识记了那么多的知识,经过岁月的淘洗,还剩了多少?你还会背小学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吗?那时候我相信你是背得滚瓜烂熟的。识记的知识如果没有转换成思维能力,那些知识本身有什么用?有一部分孩子,有一部分老师,把奥数的那些公式啊结论啊直接呈现给孩子,然后就不断的练习练习啊,熟能生巧而已。有一部分孩子,他们自己通过练习总结出了结论。有一部分孩子,搭上了那么宝贵的时间,跟着别人后面,被拖着拽着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