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名校初中,数千学生报名,只有800人得以面试。
升学成功者经验谈网上火了
“四中的面试最有意思,桌上放着纸、剪刀和胶水,10个人分成两组,考官让大家合作,看哪个组能把纸接得最长,最后还问你最愿意和谁做朋友。”
最近一封就贴被人从故纸堆中翻了出来,挂到了奥数网的首页上,题目是《我是如何考进人大附中的》,作者是人大附中初一学生吴坚(化名)。旁边还有几篇类似的文章,诸如《我是如何考入北京四中的》、《我是这样考上101中学实验班的》等。
奥数网负责人张老师证实,上述文章均出自几位2005届小学毕业生之手,贴到首页是应“小升初论坛”里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要求。
一位孩子去年考入北京四中的家长说,每到3月,六年级学生和家长总是最慌乱和无助的,他们不知道耗费苦心之后孩子能否如愿进入名校就读。这时,出自“升学成功者”之手的“面试经”和“经验谈”往往会受到追捧,除了以此为镜鉴之外,大家得到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小升初’就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你拥有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你就可以在这场战争中占得先机,出奇制胜。有一句老话叫做:‘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而‘小升初’的战争却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们的武器必须一直‘磨’着。”吴坚这样写道。
一所名校初中,数千学生报名,只有800人得以面试。
升学成功者经验谈网上火了
“四中的面试最有意思,桌上放着纸、剪刀和胶水,10个人分成两组,考官让大家合作,看哪个组能把纸接得最长,最后还问你最愿意和谁做朋友。”
最近一封就贴被人从故纸堆中翻了出来,挂到了奥数网的首页上,题目是《我是如何考进人大附中的》,作者是人大附中初一学生吴坚(化名)。旁边还有几篇类似的文章,诸如《我是如何考入北京四中的》、《我是这样考上101中学实验班的》等。
奥数网负责人张老师证实,上述文章均出自几位2005届小学毕业生之手,贴到首页是应“小升初论坛”里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要求。
一位孩子去年考入北京四中的家长说,每到3月,六年级学生和家长总是最慌乱和无助的,他们不知道耗费苦心之后孩子能否如愿进入名校就读。这时,出自“升学成功者”之手的“面试经”和“经验谈”往往会受到追捧,除了以此为镜鉴之外,大家得到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小升初’就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你拥有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你就可以在这场战争中占得先机,出奇制胜。有一句老话叫做:‘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而‘小升初’的战争却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们的武器必须一直‘磨’着。”吴坚这样写道。
什么样的小学生才够得上名校的门槛
和许多“小升初”择校的孩子一样,去年3月到5月,吴坚先后向北京市的几所名校投了简历,之后参加且通过了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3所学校的笔试、面试,最终因为家住海淀而选择就读人大附中。
记者辗转与吴坚及他的母亲张女士取得了联系,在电话里,吴坚表示自己写面试经只是为了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经验。不过,从论坛上的跟帖来看,不少家长认为,他们从“面经”中得到最重要的信息并非如何去面试,而是研究出了“什么样的学生才够得上名校的门槛”。
吴坚的父母都是北大文科硕士,因此一直注重孩子的写作和英语口语方面的培养。吴坚从二年级开始学习奥数,三年级开始上有“超常教育实验基地”之称的北京市仁华学校,该校的一班二班被认为是人大附中的“预备班”,学生通过考试排名进入该班就有可能被人大附中免试录取。
不过像吴坚这样从小学奥数的孩子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奥数成绩还比不上那些免试直升的“神童”,因此他在“面经”中告诫学弟学妹们,想要考上好学校就要全面发展。“因为名校通常会进行语、数、外3科的考试,内容全都超过小学课本的范畴。面试时还设有抢答奥数题、英语口语等环节,有一门分数低都会被淘汰。”吴坚说。
除了学习成绩过硬外,由于报名人数众多,一些名校通常会暗中设定选拔标准。比如学生是否得到过“红领巾奖章”或“市三好”称号,有的学校则更看重奥数成绩和PETS(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吴坚因为评上过“市三好”,所以很幸运地获得了面试机会。
真正到了面试这一关时,吴坚觉得学校考得更多的是包括心理承受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吴坚目睹了一个同学因为面试表现不好当场失声痛哭。
张女士曾经陪着吴坚参加了人大附中的面试,“空荡荡的屋子里,12名学生一字排开,身前是12名考官正襟危坐,身后是24名家长如坐针毡”。这让张女士不由想到了毕业求职时的情景,不过她认为小学生考一所名校要比大学生找工作残酷得多。因为大学生找工作即便碰壁也是成年人,而现在背负着心理压力甚至自尊心遭受打击的都是些10多岁的孩子。“吴坚是幸运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但是更多的孩子在小升初之后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张女士叹了口气说道,当时和吴坚一起在四中报名的有数千人,最终学校只通知800人参加面试,而被通知可以签约的只有100多人。
面试的是孩子,考的是家长
在没有被任何学校接收之前,张女士也常常望着熟睡中的儿子掉眼泪:“这么好的孩子为什么没人要呢?”
张女士的话反映了家长们普遍的心态。3月4日下午是仁华学校开学的日子,许多高年级学生家长聚集在学校的休息室里,交流着自己听到的各种有关名校招生的小道消息。
一位在供电局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有权有背景的可以成为名校的“条子生”、“共建生”,家里有钱又有关系的可以成为“缴费生”,成绩平平的多半放弃了对名校的追逐,因此活跃在“小升初”择校战场上的都是这些“好学生”的家长。“既然孩子有这个实力,当家长的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每天晚上都泡在网上搜罗“小升初”信息,王先生自然也看过吴坚写的“面经”,不过他认为“面经”虽好却并不实用。“这可和大学生找工作不一样,参加面试的是孩子,可孩子最终能不能参加面试考的是家长。”“周五晚上,巨人学校作文;周六上午,奥数网英语;周六下午,仁华奥数;周日上午,心作文训练。”尽管才上五年级,王先生的儿子已经开始了冲刺,但他依然觉得准备得晚了。3月中旬,孩子将参加PETS,如果顺利拿到二级证书,王先生准备给孩子报考PETS三级。“过去名校选拔比的是哪个孩子最聪明,现在比的是哪个家长更有远见,准备得更早。”王先生认为由于大家都愿意往好学校挤,现在名校招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孩子解数学题要用中学的方法,拿PETS三级证书要达到大学生的单词量,因此再聪明的孩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要求家长们在低年级就要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其实孩子就是商品,关键是怎么把他推销出去。”王先生说,这是家长们念叨最多的一句话。
家长何必拔苗助长
如果“小升初”的失败者同样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家长们为什么还要拔苗助长?
其实,在择校竞争中,家长也时时处在矛盾当中。一方面他们坚信自己今天所做的是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前途,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可能晚些遭遇竞争的压力,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仁华学校门口,一位家长对周围的家长们表达了自己的困惑,“现在我们让孩子考这考那,就像旧社会为了嫁个好人家给女孩子裹小脚,不在乎孩子是否畸形发展。可是有一天奥数、PETS证书不再成为敲门砖了怎么办?”
另一位家长反驳道,“数学、英语什么时候才会不流行?考高中、考大学能不考数学、英语吗?我现在40多岁了,评职称还得考英语呢”。在一场场类似的辩论中,站在社会现实角度的发言通常都会得到更广泛的赞同。
脱离了“小升初”战场的人却有不同的想法。前段时间,张女士参加了吴坚的家长会,人大附中初一年级组组长强调,根据以往的中考来看,这个年级16个班的800名学生中只有前100名左右能够升入本校的高中部。
这让张女士备感压力,因为吴坚将面临更残酷的竞争。另一方面也让张女士感到疑惑,人大附中高中部每年大约招500名学生,也就是说未来有4/5的学生是从外校考进来的。“事实证明,那些曾经在“小升初”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孩子,经过良好的教育,同样有机会升入人大附中的高中,那么家长们当初又何必拔苗助长呢?”张女士不明白:如果说高考的竞争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造成的,那么为什么高考的竞争压力会提前释放到小学生身上?“升学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的武器必须一直磨着,可能要等我进了大学才能喘口气吧。”升入了中学的吴坚对于升学竞争有了新的体会。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新的战场,而在他身后,新一轮的“小升初”战争才刚刚开始。
和许多“小升初”择校的孩子一样,去年3月到5月,吴坚先后向北京市的几所名校投了简历,之后参加且通过了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3所学校的笔试、面试,最终因为家住海淀而选择就读人大附中。
记者辗转与吴坚及他的母亲张女士取得了联系,在电话里,吴坚表示自己写面试经只是为了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经验。不过,从论坛上的跟帖来看,不少家长认为,他们从“面经”中得到最重要的信息并非如何去面试,而是研究出了“什么样的学生才够得上名校的门槛”。
吴坚的父母都是北大文科硕士,因此一直注重孩子的写作和英语口语方面的培养。吴坚从二年级开始学习奥数,三年级开始上有“超常教育实验基地”之称的北京市仁华学校,该校的一班二班被认为是人大附中的“预备班”,学生通过考试排名进入该班就有可能被人大附中免试录取。
不过像吴坚这样从小学奥数的孩子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奥数成绩还比不上那些免试直升的“神童”,因此他在“面经”中告诫学弟学妹们,想要考上好学校就要全面发展。“因为名校通常会进行语、数、外3科的考试,内容全都超过小学课本的范畴。面试时还设有抢答奥数题、英语口语等环节,有一门分数低都会被淘汰。”吴坚说。
除了学习成绩过硬外,由于报名人数众多,一些名校通常会暗中设定选拔标准。比如学生是否得到过“红领巾奖章”或“市三好”称号,有的学校则更看重奥数成绩和PETS(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吴坚因为评上过“市三好”,所以很幸运地获得了面试机会。
真正到了面试这一关时,吴坚觉得学校考得更多的是包括心理承受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吴坚目睹了一个同学因为面试表现不好当场失声痛哭。
张女士曾经陪着吴坚参加了人大附中的面试,“空荡荡的屋子里,12名学生一字排开,身前是12名考官正襟危坐,身后是24名家长如坐针毡”。这让张女士不由想到了毕业求职时的情景,不过她认为小学生考一所名校要比大学生找工作残酷得多。因为大学生找工作即便碰壁也是成年人,而现在背负着心理压力甚至自尊心遭受打击的都是些10多岁的孩子。“吴坚是幸运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但是更多的孩子在小升初之后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张女士叹了口气说道,当时和吴坚一起在四中报名的有数千人,最终学校只通知800人参加面试,而被通知可以签约的只有100多人。
论坛链接:http://bbs.eduu.com/viewthread.php?tid=246896&ex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