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权利公平仍任重道远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深圳:教育权利公平仍任重道远

2011-10-09 10:44:06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1999年,漆阿红跟杨秋方相识于湖南攸县,婚后来到深圳,定居福田石厦村,次年生下杨子深,之所以取名“子深”,就是因为孩子出生在深圳。杨秋方从家乡带来四万块贷款,当起了夜班的哥。阿红起初辗转于一些工厂车间,有了子深之后,渐渐放弃工作,专职照顾孩子。

从2001年至今,子深从幼儿园读到小学六年级,经历了私立幼儿园和公办小学。轻松让孩子在深圳入读公办小学,所交的费用从原来的1300多元逐渐减少到如今的免费,外来打工者杨师傅儿子在深圳求学的这一过程,记录了深圳市取消义务阶段借读费,保障外来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方面的努力。

“学杂费、借读费免后,负担小多了”

石厦村是攸县的哥的聚居社区,在他们已经住了十一年的房子里,阿红回忆起初来乍到的境况。“那时候除了一张床,我们什么家具也没有。”

杨师傅跑夜班,语言不通、道路不熟,吃过一些亏。“才三四千块钱收入,生活开销大,没钱啊,家里压力很大。”

2001年,子深上幼儿园。夫妻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那时听说孩子要接受启蒙教育才好,我们就送他过集体生活。”据杨师傅回忆,私立幼儿园每年的学杂费在1万元以上。即便生活不易,杨家夫妇仍然坚持让孩子接受教育,“三年幼儿园读完,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

2005年,到了子深该读小学的时间,他们轻松地选择了离家近的公办小学众孚小学。在杨氏夫妇的印象里,子深上这所公办学校并没费多大劲,“把需要的居住证、流动人口证、租赁合同、结婚证等等办齐,就肯定没问题咯。”2005年这一年,深圳出台“1+5”政策文件,其中规定非深户只要提供孩子的出生证、父母房产证明或租赁合同登记等5种材料其孩子就可申请在深圳入学。杨师傅就是凭借满足“1+5”文件才轻松地让并不是深圳户籍的子深能够进入深圳的公办小学读书。

杨师傅告诉记者,彼时,根据深圳中小学借读费标准,市一级小学要收取借读费805元。杨师傅回忆,加上其他学杂费,“每学期大概要给学校交1300多元。”

“那么多费用,有两个孩子的同乡哪里承受得起?”阿红算了一笔账,两个孩子读小学大概得交近3000元的费用,这相当于当时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月的收入。“他们负担不起,只好把孩子放回老家,母子分居两地”。说到在深圳的同乡,阿红感慨颇深。而对于为何自己坚持将孩子带在身边,阿红说,自己的姐姐、表哥的孩子都是放在老家由老人带,孩子跟父母一点不亲,而且她看电视了解到让孩子当留守儿童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这些都不是她想看到的,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广东省一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生借读费,这年春季学期开始,深圳所有公办学校停止收取借读费,而在去年则进一步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阿红说:“孩子四年级之后,就没交过借读费了,在这之前学杂费、书本费也都不用交了。这学期唯一的开销,就是5块钱的保险费。”

“孩子上学不用交钱,我们的压力确实变小了。在深圳,生活负担挺重的,能省一点是一点,千八百的也能做好多事情。”作为一家人生活的顶梁柱,杨师傅对于学费减免感受最深。阿红坐在房间里,对新添置的电器如数家珍。三年前买了冰箱,一年前买了电视,今年换了新的饮水机和洗衣机,生活渐渐舒适方便起来。

“担忧孩子未来高考”

杨师傅现在是日班车司机,每天七点下班回家。晚饭过后,一家人的典型生活状态是:子深在客厅的小书桌前写作业,阿红坐在旁边的餐桌旁,边看书报,边守着儿子。杨师傅则坐在里屋上网。

“很多老乡都把孩子放回家,孩子长大以后都不跟他们亲,”和许多攸县打工家庭相比较,阿红对自己家庭的现状很满足,“有个孩子,家里特别好玩,热闹。我们家的‘小调皮’一回来,就叽叽喳喳地告诉我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事,逗得我也哈哈大笑。”

老公工作虽辛苦但也还稳定、儿子能顺利地在公办学校享受教育,现在在很多时候,阿红并不觉得非深圳户籍给她在这个城市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之处,甚至她根本没把是否是深圳户籍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但六年之后的高考,不远不近地提醒着一家人,他们有可能面对的两地相隔,因为按照相关规定,非深圳户籍学生要返回原籍参加高考。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高考的问题。是初中以后就让孩子回老家,还是怎么办?他自己不想回去。可是不回去,没有这里的户口,到了高考的时候肯定还是待不下去。”两地分居是阿红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我儿子都知道,一家三口要在一起才好。”

不过,纵然如此,一家三口还是保持着快乐的生活态度。“愁也一天笑也一天,也不会因为你愁,今天就不过了。我们还是得生存下去,要过得开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