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深圳奥数网讯 近日,市民马女士从孩子带回家的一份通知上发现了惊喜:因为政府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其正在福田一所民办学校念初中的儿子,将获得政府6000元的补助。
在深圳,获得类似补助的家庭,大约有5万个。从今年起,市政府将每年拿出教育附加费的15%,用来支持民办教育,小学和初中符合条件的学生,将分别获得最多5000元和6000元的补助。面对这一新政的具体落实,不同的民校负责人有着不同的态度。常年关注深圳教育的媒体人士指出,这是政府在履行公共责任和尊重市场规律的权衡中,一次理性而有效的“投资”行为。
新政民校学生获财政“大礼包”
“今天孩子回家,从学校带回一份通知,说要发钱了,居然有6000元!”近日,市民马女士兴奋地向记者反映,政府似乎加大了对民校学生的补助力度,补助金额之高甚至超出了她的想象。
马女士的小孩正在念初中,按照通常情况,户籍家庭、自有住房、各项指标都排名靠前的马女士,完全可以将孩子送往就近的公办学校念书。但因不满公办学校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马女士最终决定送孩子去福田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国际化办学特色的民办学校念书,尽管该民办学校每年收取的学费过万元。
据马女士介绍,孩子进入民办学校后,每年都能从政府那里获得数百元的补助,但相比上万元的学费,补助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次通知书上写的6000元补贴,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政府的“诚意”。
马女士能够收到意外“大礼包”,源于2012年9月市教育局联合市财委出台的《深圳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将按小学每人每年不超过5000元、初中每人每年不超过6000元的标准给予学位补贴。
具体执行过程中,受委托学校的收费标准低于补贴标准的,最高补贴额度为其收费标准;受委托学校的收费标准高于补贴标准的,其差额部分由家长缴纳。此外,受委托的民办学校仍可根据学校的服务内容,向享受学位补贴的学生收取餐费、校车费、校服费、住宿费等自愿选择的代收费用。
市教育局副局长范坤接受采访时称,《办法》列明的“符合条件”,是要求民校生必须为深圳户籍,或者是符合市政府“1+5”文件规定。根据教育部门掌握的数据,能够享受到补助的学生总数约为5万人。仅此一项,市财政每年投入的经费将超过2.5亿元。
其中,全市有78.5%的民办中小学(微博)收费在补贴标准之下,在这类民校就学的受惠学生人数大约为2万人。这也意味着,新政出台后,将使2万多名符合条件的民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免费。另外有约3万名学生,选择了收费在补贴标准之上的民办学校就读,尽管仍要交学费,但支出将大幅缩减。
家长心中各有各的“小九九”
“前几天我们刚刚收到4000元的补助,这笔钱不算少啊,抵得上公司的年终奖了。”坪山新区刘女士的小孩,在民办龙山学校念小学,自从递交了“1+5”文件要求的相关材料后,她就一直等着这笔钱。 “政府发补助的过程不算短,但钱总算是到位了,听说今年递交了材料,明年就不用审核了,直接免费上学。”刘女士说,她和老公在深圳打工多年,两人收入并不算高,孩子上小学那一年,没能申请上公办学位,后来也就没操心这个事情。刘女士说,尽管4000元不算多,但总比没有好。
拿了5000元补助的袁女士没有太多的惊喜,作为十分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她曾因为小孩没能申请到公办学校而懊恼不已。有了现在的补助,她最先想到的是将孩子送到更好的民办学校。“现在孩子念书的民校,一个学期2800元,一年5600元,这还不包括校车费、校服费等。以前每年补700元,还需要交 5000余元。现在年最高补5000元,差额和其他费用加起来只用1000余元。”袁女士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反正也念不了公办学校,那就干脆自己省着点,我就能送孩子去收费更贵的学校。”
即使市政府在学位补贴上迈出了一大步,仍有家长不买账。家住龙岗布吉的张先生就明确表示,现在小孩念书尽管不用花钱了,但每学期收费2500元的民办学校,和同类别的公办学校相比,差距仍不是一点点。“我们家长最关心的,首先还是孩子的学习环境。入读民校不用花钱了,但按照现在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仍难以和公办学校相比”。
张先生说,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扩充公办学校的学位,而不是将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学位,交由民办学校来完成,“现在民办学校,大部分招收的还是普通外来务工人员的小孩,那些家长如果离开深圳,孩子也肯定跟着走。我们这些家庭的小孩,身边的朋友一学期换一次,老师一学期换一次,你让我们怎么安心。”
民校有人叫好有人表示不乐观
根据此次深圳市的相关安排,《办法》正式实施后,具体的执行工作,由深圳各区来完成,但一个总体的原则是,补助经费的发放,不是由政府选定民办学校重点扶持,而是直接惠及每一个符合政策的民校学生,最后的补助金直接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
家住宝安区的一位民校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市教育局的扶持新政,与光明新区已经实施的教育券有着相似之处,就是把补助直接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民办学校,这个政策的实施,甚至可能吸引一些公办学校的学生,转而进入更具特色的民办学校念书。
作为民生大礼包发放的“执行机构”,深圳200多所民办学校,对于新政的态度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深圳智明实验学校是位于龙岗布吉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的校董林志民对于新政表示欢迎。“事实上,因为我们学校的升学率比周边的公办学校还要高,我们本身就不愁生源,补贴标准确定后,生源只会上升,我们可能会进一步给老师涨工资。”林志民说,政府的补助尽管不是直接给学校,但事实上,如果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搞得好,户籍学生和符合“1+5”的学生愿意来,对于稳定学校生源和师资,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龙山学校的方校长也认为,政府此次愿意为民校学生补助几亿元,本身就是对民办学校的支持。“以前,很多小孩被从公办学校挤到民办学校,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又会变成对民办学校的一种歧视。”方校长说,“给就读民校的学生发补贴,至少让他们觉得,政府是关心民办学校的,只要你符合条件,你的小孩也能在民办学校免费读书”。
方校长告诉记者,作为民校的管理者,他的权限事实上不算太大。在股东投入有限,不可能高起点运营民校的前提下,政府的补助,对于提升教育质量,确实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民校最怕的就是生源的流失,一方面你要分精力出来招生,一方面是上学年制定的教学计划,这学年学生变了,教程都要改。”方校长认为,一部分家长,会因为学费的减免,让孩子留在民校。对于学校而言,新政为他们留下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空间和时间。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民校负责人都感到乐观。位于罗湖区的一家民校负责人苏先生就表示,政府的补助,有可能加剧民校间的竞争。“如果一个家长过去一年花 5000元,现在来了补助,他可能愿意自己再花 5000元,去声誉更好、收费更高的民校。”苏先生说,随着深圳市公办学校不断新增和扩容,深圳公办学位每年都在增加,民校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市教育局履行提供免费义务教育责任
作为一个人口结构严重倒挂的城市,深圳在履行适龄儿童免费义务教育责任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尽管深圳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以及公办学校的学位一直在增加,但与外来人口产生的巨大需求相比,学位缺口仍旧较大。在坊间,将享受公办教育资格与人口管理的“1+5”文件相衔接,也被视为深圳有步骤解决学位问题而不得以设置的门槛。
作为新政的推动方,市教育局基教二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市政府投入5亿元对民校学生、教师和民校进行补助和奖励,本身就是履行政府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责任。其所确定的补助标准,是根据民办学校的办学成本和收费水平来定,“保证补贴之后,大部分符合文件要求的学生,基本不需要缴费上学”。
一方面用财政弥补“存量”学生的学费,一方面在公办学位上加大供给。上月,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就坦言,在广东省出台“异地高考(微博)”政策后,深圳基础教育面临的学位压力将更为突出。作为应对之举,深圳今年将实施“公办学校学位扩充工程”,年内新改扩建中小学(微博)18所,新增公办学位1.85万个。
即使如此,学位缺口仍将长期存在,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仍然只能在民办学校解决义务教育问题。市教育局基教二处的负责人称,“惠学生、惠教师、惠学校”的资金补助和奖励,在深圳已经有了制度化的资金保障。从今年开始,深圳将每年拿出15%的教育附加费,用于扶持民办教育。也就说是,对于大部分符合调价但又进不了公办学校的学生而言,“不交学费”将成为常态。
而对于张先生提出的政府当务之急是扩充公办学校学位,市教育局给出的回复是,除了给予满足条件的民办学校老师每月一定金额的补助、加大对民办学校的奖励的同时,未来深圳将加大对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出台加强民办学校教师培训的相关的政策,提升民办教师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另外,深圳还将开展公民办高中“结对提质”活动,促进民办高中办学水平。
“和内地一些城市的情况不同,深圳教育部门面临的问题,是巨大学位需求量和薄弱的教育基础的矛盾。”深圳一所人气颇高的民校负责人认为,在矛盾难以迅速解决前,用财政补助的形式完成政府义务,大方向是对的。“教育均衡化并不是无差异化。”该负责人称,政府本身没有责任让所有民校都过得好,它只用对符合条件但又享受不到公办教育的学生负责,至于是哪所民校来帮政府完成这个责任,选择权在学生手里。
-观察眼
尊重客观规律落实惠民政策
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委给5万户家庭送去的教育“大礼包”,在深圳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根据我国的教育法,每一位适龄儿童,都有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于深圳市政府而言,完成基础教育的供给,同样义不容辞。但从实际出发,深圳要想帮每一位在深务工者的孩子都实现免费享受公办教育的权利,短期内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为兑现政府职责,深圳将“1+5”文件与享受义务教育的资格相结合,看似权宜之计,却也是切合实际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深圳市财政首次拿出5亿元“让绝大对数”符合条件的民校学生免费就读,并从机制上保障民办教育的投入,又是一项长远之计。尽管此举称不上绝对的公平,但至少是一次大的突破,它让民生福利实实在在地落进了5万多个家庭,这是值得鼓励的。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深圳市政府的此次财政倾斜,并不是按区域、按规模圈定几个重点民校,然后直接实施“重点栽培”。民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搜集材料上传,确保将区里下拨的经费落实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这样的扶持方式,减少了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权利被绑架和被寻租的可能,确保了惠民政策执行中的公平公正。
但就笔者观察,深圳此举的意义还远不止此,根据一些家长的说法,深圳此次定向划拨财政扶持金的做法,与光明新区推行的教育券有着类似的地方。今后, “不花钱”的学生在选择民办学校时,将有更大的空间。对个性化、高品质教育有需求的公办学校学生,也能以较少的成本,自由选择接受教育的方式。这既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个“松绑”的过程。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新政即将带来的变化,将成为一个可见的预期。深圳市教育局为民校制定的“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定位,将成为民校校长、投资人的具体行动。积极调整、找准方向的民办学校,将凭借个性化的模式和优质教育,赢得更多“手握财权”学生的青睐,在市场中越做越大;而能力不足,办学资质差的民校,终将倒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