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动家长学校建设 促进家庭教育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教育部:推动家长学校建设 促进家庭教育

2012-08-29 10:38:16     标签:小升初政策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于8月28日北京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全国52万所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中,已建立家长学校的约33万所,约占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总数的63.5%,为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进一步推动丰富家长学校内容,提升家长学校服务品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刘利民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刘利民指出,今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三年,教育部和全国妇联共同召开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对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的问题时,刘利民主要讲了以下几点意见。

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提升家庭教育服务品质

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促进家庭幸福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近年来,教育部与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协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长学校创建率和覆盖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52万所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中,已建立家长学校的约33万所,约占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总数的63.5%,为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丰富家长学校内容,提升家长学校服务品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把家长学校建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阵地。要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把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渗透到培训过程中去,教育和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思想,改变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倾向,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教子知识,实现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从单纯教育者转变为共同学习者,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以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把家长学校建成为提高家长素质修养的重要渠道。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协同培养现代化人才,家长素质对孩子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养成有巨大影响,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加强家长在家长学校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交流和分享,并教育和引导家长加强自我约束,重视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影响子女,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把家长学校建成为拓展现代教育空间的重要推手。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整体。只有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因此,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推进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推动家长积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支持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实践,促进“三教”结合,实现家庭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新格局。

推动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加强家庭、学校教育协作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密切家庭和学校的协作,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教育部于2012年2月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把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作为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好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的重要职责。

创新家校互动机制,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教育部始终将建立“家校新型关系”作为推动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之一。加强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家长委员会;加强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探索建立以志愿参与为核心的家长“志愿者”制度,以保障和推进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通过创新家校互动机制,不断强化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应有地位,深化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

创新家校互动形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认同度。依托家长委员会,学校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各种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家长间的经验分享、方法传授、亲子共乐,充分体现了“家长自主自愿组织参与、学校积极专业引导、形式生动活泼多样”的特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专家说教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增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生动性、针对性、互动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认同度。

关爱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拓展家庭教育服务空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已超过2亿人,其中随迁子女达126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200万人。这些儿童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不够,思想上的引导和帮助不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另外,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儿童防护能力弱,他们也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拓展家庭教育服务空间,关爱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紧迫问题。

要切实提高农民工家庭教育水平。农民工普遍生活压力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一些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方式简单。各地教育部门要和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家长会、教师家访、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队活动等形式和途径,如实地向农民工反映学生的情况,宣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其调整对孩子的心态,提高其对子女的教育能力,指导其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引导其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使农民工子女能够接受现代家庭教育,能够尽快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健康快乐成长。

要努力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农民工随迁子女所在的学校要积极组织家长、同学举办结对帮扶活动,对农民工子女的日常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了特殊帮助和关爱,是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要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等行动,让留守儿童缺失父母关爱的心灵得到抚慰;另外,各级教育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利用假期联合举办形式各异的培训班、夏令营等,让留守儿童来到父母身边,丰富其异乡生活。通过家校联手,建立健全关爱服务的长效机制,有效拓展了家庭教育服务的空间,为农民工子女的成长成材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进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公民素质,提高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指出,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与社区密切合作,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资源整合,搭建家庭教育活动新平台。相对于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具备计划性与专业性,师资队伍与各类教育资源更为齐全,因此,教育部门要通过统筹安排,努力向社区开放辖区学校的文体设施,建设社区少年活动中心、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基地,以学校为主体组织本校或社区内中小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建立资源互补的家庭教育活动新平台,带动社区家庭教育经常、持久地展开并发挥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者水平。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教育系统要配合妇联等部门积极指导各地普遍建立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选派优秀教师到社区担任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辅导员,参与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庭亲子和谐活动,指导社区文明家庭建设。同时,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协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创新设计,增强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要深化家庭教育实践品牌活动,以重大节日、青少年社会实践等为契机,策划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创意新颖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儿童和家长共同学习成长,形成和谐亲子关系;要创新家庭教育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注重提高活动的时代性、参与性、互动性,调动家长和儿童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着力扩大活动覆盖面,让更多的儿童和家长受益,增强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td12{border-top:1px dashed gray;border-bottom:1px dashed gray;padding:10px 0px;margin-top:30px;background-color:#fdfdfd;} .tdl2span{float:left;color:#ca2100; line-height: 24px; margin-bottom: 10px;} .tdl2spanright{float:right;color:#ca2100; margin-bottom: 10px;} .td12 span{text-indent:2em;display:block;line-height:28px;} .td12 span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推荐阅读 ★

欢迎进入E度论坛与在线家长共同讨论!

>>教育部:9月实施义务教育各学科新标准 >>2011年“广州德育示范学校”名单公布

>>新教育标准:3、4年级降低写字要求 >>广州市四校试点数字化应急管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