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生源锐减 外来工子女迫切要求读公校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老城区生源锐减 外来工子女迫切要求读公校

2010-03-08 12:07:30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一方面老城区地段生生源锐减,择校生所占比例却不能超过30%,而另一方面市内30多万外来工子女迫切要求入读公校。虽然2月初广州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来穗外来务工者居住半年其子女可申请公办学校义务教育,但新学伊始,如何平衡政策法规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成为了广州市内各区教育局颇为头疼的难题,也成为家长老师们热议的话题。

老城区生源缺口数千人

昨天,市内各小学新学期开学首日,记者走访部分小学发现,不少外来务工的家长已经在为子女申请入读公校提前“跑腿”了。湖南人曾女士在广州打拼十几年,女儿也在广州出生长大,“过年前,市里出台了外地人口接受公办教育的政策,我打算在开学这几天,问问到底怎么样才能申请,早点做准备。”曾女士希望,公办学校能把剩余的学位面向社会公布,让有需要的人心中有数。

实际上,据知情人士透露,近年来,随着老城区人口老化,加之旧城改造,人口不断地外迁,在教育方面面临着生源不足的困境。如2009年荔湾区公办小学毕业生共7348人(含2所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小学毕业生共9688人,截至2009年3月底,2009年入学的有荔湾区户籍的适龄儿童人数约为4200人,2008年同期有荔湾区户籍的适龄儿童人数是4526人,公办学校实际招生4940人,民办学校招生2734人。

而广州首个教育强区越秀区情况也颇为严峻。据透露,该区2009年新招的一年级新生比当年毕业的学生少了8000多人。生源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据悉,为解决这一难题,部分学校实行“减班”。

新城区外来人口多不胜重负

在天河,情况则有天壤之别。天河区教育局一名负责人坦承,由于人口结构明显年轻化,天河区学校在2000年后遭遇到越来越大的学位配置压力。由于生育高峰渐过,广州从2009年开始初中升高中人数微降,但天河区的初升高人数反而逐渐攀升。据介绍,目前天河区基础教育阶段有公办中学15所(其中7所学校设有高中部)、职业中学1所、小学51所,民办学校50所(其中设有高中部的有3所)。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在8万人左右(其中有1万余外地户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超过了6万人。由于公办学校学位紧缺与需要缴纳数额不菲的捐资助学费,因此家庭经济困难与学习基础较差者是很难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

同样,作为外来人口聚集的白云区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白云区现有小区配套学校45所,白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该区依山傍水,是近年来房地产开发的大区,估计未来3年,还将会接收小区配套中小学28所。据此,有教育人士猜测,小区配套学校由政府承办,那么外来人口要入读这些小区配套学校的话,估计还会多几道门槛。

外来工子女读公校实现难

广州现在各个区都在实现“规范化”学校的目标,其中一项指标就是地段生和非地段生的比例。按照目前的情况,非地段生的比例不得超过招生总数的30%,以后还要逐年减少。“为了达到教育规范化的要求,在老城区,本来地段生人数已经在逐年减少了,非地段生的人数还要更少,那么整体的招生人数只会越来越少,这样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有教育界人士指出,从今年开始,非地段生的招收会卡得更严格,生源减少,学校只能“减班”,老师也有可能出现剩余,要“分流”。

至于外来工子女申请入读公校问题,某老城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坦言,政策是好的,但是实施很难。要执行一个政策,可能就会违反另一个政策。“各区教育资源不均衡,要招收外来工子女入学,一方面涉及跨区入读违反就近入学原则问题,另一方面外来工子女是以非地段生身份入读还是地段生身份呢,如果以非地段生招收进来,则涉及到生源的比例问题。如果按照地段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待遇来算,经费的缺口是巨大的。具体的操作细则一时难以制订,估计短期内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较难实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