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减负令张兮兮/绘
规划纲要摘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要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起床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劳累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这首由学生改编的流行歌曲,非常形象地反映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真实现状。如何把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减负”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约请有关教育专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意见和看法。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正在持续加重
“减负”的说法提了很多年,但实效到底如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针对此问题做过多次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的负担和压力并没有真正减轻,反而呈日益加重之势。
去年1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日本、韩国、美国相关机构共同对四个国家的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高中生认为学校里“以考试为目标,布置较多习题”的教学方法占74.6%,而日本比例为26.6%,韩国为36.4%、美国为37.8%。可见,中国高中生这方面的比例最高,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习题、对待考试。此外,中国高中生认为学习压力大的比例为86.6%,日本为69.0%,韩国为74.8%,美国为67.1%。中国高中生的学业压力高居四国之首。
“择校热”加剧了学生课业负担
现行的考试和选拔用人制度,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这是很多人都持有的共同看法,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冯新瑞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他认为,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的“择校热”,更加剧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尽管近年来小学和初中取消了重点校、实行了就近入学的原则,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学校资源仍然不均衡。在择校的过程中,除了金钱之外,学业筛选考试是必须的条件。小学生要竞争考入好初中,初中生要竞争考入好高中,由此使得考试的压力转移到小学乃至幼儿园也已成事实,自然使得学生学业负担加大。因此说,义务教育均衡化不仅是一个公正的问题,也是“减负”的重要保证。
学生“减负”老师要“加压”
学校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最直接来源,也首当其冲是减负的主体。和平里第一小学校长彭藐表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同样,减负也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因此,学校减负的同时必须增效,才可能将减负进行到底。
“课堂上同样的内容,老师教的方法不同,学生学习效果就不同。”彭校长表示,如果老师教学得法,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学得活,学得好。反之,学生学得吃力、枯燥,师生负担都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减负”老师反而要加压,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放性作业是未来作业的趋势
谈到“减负”,大家首先会想到中小学生们起早贪黑、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各种作业。史家胡同小学分校校长滕亚杰说,可以探讨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一来降低孩子作业的量;二来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三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比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掌握的不同程度,留必做的和选做的作业,这样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其实就是作业分层来留来做。再如,可以根据学业的需要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信息收集的作业,比如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等等。还有一些体验类、实践类的作业,比如做家务、手工制作等;以及一些小的调查研究类的作业、实验报告等,就某个问题或话题,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这种研究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水平,将是未来作业的一个趋势与方向。
“减负”不如叫“科学制定学习量”
“我们喊‘减负’喊了很多年,其实我们对‘课业负担’本身就缺乏科学的认识。”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表示,“负担”这个词太消极了,学习知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需的养分之一,不能把什么都当成负担。如果我们用一些积极正面的提法,比如“科学制定学习量”,可能效果会更好。
他认为,如果姑且还用“减负”这个词,那么“减负”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二中曾在实践中总结了九个方面的“抓手”,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首先,从生命关照的角度入手,保证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只有学习。第二,从研究制定科学的学习量入手,不能把知识无限地加以延伸。第三,从遵循认知规律入手,同一个学科,一个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习哪些知识点,学到什么程度?要有科学的界定。第四,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入手,警惕低效教学的问题。第五,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的培养。第六,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训练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入手。第七,从实施尊重差异的教学策略入手,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第八,发挥多元评价的导向作用。例如通过开放式的考试,让学生看到理解、运用以及相关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第九,从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入手,通过培养班级的文化氛围、互助合作精神,让学生每天兴致勃勃地享受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