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推进学生的思考 激活学生的想象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轻推进学生的思考 激活学生的想象

2011-01-25 09:31:06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对的艺术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多的误区:[1]随意式提问荒废学生;注入式提问禁锢学生;笼统式提问迷惑学生;轰炸式提问摧残学生;命令式提问远离学生;模糊式提问愚弄学生。教师要自觉发展和完善有效提问技能,推动有意义的、目标明确的教学对话。

一、课堂上,教师为什么要提问?

为什么要提问,大多数的老师认为提问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学生是否理解了讲授的内容,把提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受这种重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只关注“记忆性”或“复述性”提问,把提问变成了询问(亦或审问)的工具。提问不仅是评价学生、调控教学的手段,它更为重要的功能是要充分展开师生的思维并促进教学对话,那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

1、评价学习效果。

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来获悉学生的种种错误理解。如果不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无法意识到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和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问力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他们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或理解,这样教师才能发现教授沟通上的错误。

2、诱导学生参与。

更确切地说,提问是使学生处于“集中精神”或“集中注意力”的思考状态,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瞬间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或真正弄懂,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批判思维技能”。[2]有效提问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工具,它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课堂提问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该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以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3、促成对话教学。

有效的提问以及即时的应对、反馈是对话教学的生长点。巴西教育家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对话来实现的,具体包括与世界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教学对话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习,使教学过程远离说教的特性,变成学生一种自然、自发的行为。

二、什么样的设问更有价值?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底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

1、超越性地设问,为学生打开一片天

很多教师的设问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提问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记忆或复述课本上的知识。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们会照本宣科地给出“异口同声”的“完美”回答,但这些脱离学生生活和感受的问题则显得呆板、教条。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回忆、复述性的问答,总以为答案在书上,没有意识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一个好的设问,不局限于对所学内容的回忆、再现,提问内容要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分析或批判性思考。由此,问题的设置应以知识的建构与应用为出发点,立足于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如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对于人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相关情境的设置,要求学生通过批判性或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问为学生打开另一片认识与思考的天空。

2、开放式地设问,把教学导向对话

开放式地设置问题才能促成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对话。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向,戴维斯把问题分为封闭型问题、开放性问题。封闭型问题是指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开放型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多数教师的提问以封闭性问题为主,有的问题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是”与“否”,还有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答案,而且大多是事实、记忆类的常识型问题。比如:“这篇文章是关于谁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你从文章里读到了哪些信息”……从表面上看,学生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老师实际上通过问题牵引、甚至控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既定的轨道。

在获取学生的回答方面,开放式的、以思考为中心的问题比封闭式的、缺乏思维的问题更有效。开放性的问题,要能够广泛囊括教学内容,又能明确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思维操作,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对问题的导向作用,以便能够在提问过程中收放自如。开放式问题的措辞和语调要表明问题的意向,如问题主干的设置上可以运用“什么”、“为什么”、“怎么”和“以什么方式”这样的词取代“能不能”、“会不会”这类的限定性词语,为学生参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创造时机。

3、逻辑性地设问,让思考向深处发展

有些教师虽然设置了很多问题,但各个问题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彼此间没有问题转换、缺乏明显的逻辑联系。这种孤立式设问,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些散乱的事实性知识,却无助于他们完整的思考问题,也影响其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问应该有连贯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变换和组合,而不是分散、孤立的知识识别与再现。富有逻辑性的连续设置问题,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建构成网状的知识系统。

逻辑性的设问,是指教师要提出“一连串按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的问题,和一系列能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支持和重新回答问题的问题”。[3]有逻辑性的渐次推进提问,需要老师讨论的内容有递进式的把握,在问答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后接触问题的核心。然而,我们教师的提问一直陷入讲解太多主题、讲解过多陈腐的或毫无意义的琐细知识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考虑如何以有效知识为核心组织学习内容,从深度上探讨发展这些理论。

三、怎样建构有效提问?

提问并不止于教师抛出问题,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教学过程。在动态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策略性地调节提问的发展,推动学生参与教学对话。

1、鼓励学生提问

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提问的主体,学生很少有提问,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在课堂上当场提出,这导致课堂提问是一种单向的交流。也有些学生的提问,或者被老师忽视,或者因为出乎老师的意料而轻描淡写的忽略掉。我们的老师习惯于对课文进行仔细的讲解,经过老师的详尽解释,学生也没有什么问题了。犹太是世界上极富智慧的民族,他们的教育观念成就了民族的智慧与精神。犹太小孩在放学回家后,父母问孩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提问题了么”,孩子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教育的关注点。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最能反映他们所关注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的兴趣来达成教学目标,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正是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会逐步意识到并不是“成人”提出的问题才有价值,他们自己也可以控制学习的进程,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和探究。控制感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而学生自己提问题则可以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控制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教师要赋予儿童“权威”,相信他们自己有能力去探索知识。

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提问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老师尚未形成尊重学生提问权利的意识。很多学生害怕老师提问,不管是容易的还是复杂的题目都不敢回答,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个开放、平等的课堂环境。教学中要建构弱权势课堂文化,即是师生相互平等尊重的课堂文化;教师需要以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向学生提问,注意自己的语气和用语,避免消极的提问,因为消极的提问会降低学生回答的渴望。通过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他们真正了解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发现新的问题。

2、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暴露了他们是如何认识事物的,教师可以通过回答进入学生的大脑,考虑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倾听学生的回答,意味着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也要求教师把时间和重点放在分析儿童的思考方式上,而非问题的回答正确与否。为了能娴熟地引导和完善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对内容有一个坚固扎实的了解,必须知道提什么问题能帮助学生消除误解。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不只是要听学生回答的信息,也要透过内容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教师倾听的根本目的是倾听生命和呼应生命,所以教师更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想法、心情,与他们心心相印。

3、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

提问的过程不仅仅是诱导学生参与教学,它还要尽量引导学生给出回答的理由,也就是当学生给出回答后,教师要继续追问他们以什么证据、理由或推论支持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深度追问能够帮助学生减少盲目回答的消极心态,诱导学生做出深思熟虑的回答。

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回答,教师都要努力让学生自己给予证明,而不应该仅仅质疑不对的或有分歧的答案。在给出证明的过程中,学生会结合以往的个人经验或已有的知识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详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形成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学生也会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回答,可能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自觉发现自己认知上的矛盾。长此以往,学生会发展反思自己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自我监控的元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4、运用答案、问题并给予即时反馈

教师不仅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还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能够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当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时,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提供恰当的反馈或指导,可以使学生趋向真正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分数的产生与意义》时,老师向同学们讲解抽象的“单位1”的概念,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是单位1,而不是单位2或单位3呢?”老师被学生的回答弄得措手不及,便把这个“球”抛给了其他的学生。深入思考会发觉,学生提出的疑问正是学生理解“单位1”这一概念的核心。如果老师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再将问题与教学内容联系,则可以以学生的回答来展开教学。当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被关注,就会更有兴致地投入自己的学习。

5、尊重不确定性的回答

提问过程要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因此教师的问题不能常常得到满意的回答。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模糊、冲突、迟缓的想法,或者陷入等待的时刻。此时,老师不能简单地判断学生的行为为发言不积极,也要意识到这种不确定性思考的价值。“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4]尊重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能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个人的认识更加丰富。

6、给予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是完成教学对话的一个关键问题,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能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如果我们期望学生给出理由充分的回答,那么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回答。一旦学生开始回答问题,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意识到回答问题是一种责任。

提问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所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教师要在理解有效提问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地在实践中自觉练习有效提问,省思自己的提问能力,改掉不恰当的提问行为,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这项教学技能。

注释:

[1]向守万:《反思课堂提问》,《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

[2] [美]伊凡·汉耐尔:《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3] [美]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4]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看过此文章的人还看过:

作为父母怎么培养小孩子的时间观念 试点“小升初”减少择校费用

2011年深圳冬令营查字典队获奖名单 试点“小升初”减少择校费用

周春荔教授漫谈数学培圳与思维品质 今年20%,择校比例严控不超两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