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布的《国民休闲旅游纲要》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这将使父母带薪休假与在校子女放假更有整合性。
《纲要》还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等一系列针对学生的休闲指导建议。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均无春秋假,《纲要》发布后将根据国家要求并结合本市实际落实相关规定,具体实施方案还需进一步探讨。
《纲要》还就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等提出明确要求。
□专家解读--分客流利于学生安全游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表示,从目前来看,学生群体的出游主要都是集中在寒、暑假。但是扎堆出游会导致出游成本增高,安全隐患加大等诸多问题。其实以往学校的春游、秋游可以说是春假、秋假的雏形。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学校里都会专门组织修学旅行,这是让学生开眼界、长见识的一个良好途径,我们现在其实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当假期分散开了,学生和家长的休息时间也会更加契合,同时也能够缓解景区、交通的高峰压力,降低各个目的地的地接成本,由此还可以增强学生在出游时的安全系数。
春秋假不如落实春秋游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关注中小学放春秋假不如关注学校已有的春游、秋游夭折的问题,现在很多学校由于担心学生安全问题,将本来推行的春秋游取消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生的权益难以得到切实维护。现在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凡是在学校发生的,或与学校有关的学生安全事件都由学校来承担责任,长此以往,学校变成了无限责任主体,因为担心出事取消春游、秋游,担心学生运动受伤取消了长跑、单双杠等运动……学校工作变得畏首畏尾,也就无法回到教育本质上来。
□学校反应利于组织课外实践
北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表示,设立春秋假制度有利于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三十五中为例,从去年起学校启动了“二四制”课改试点,将中学六年的教程进行整体设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在每个学期内设立“小学段”,学生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将有一周时间用于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和实践,如到企业参观考察、外出旅游、支教等。
“设立春秋假很有意义。学习不只是读书上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们多出去走走挺好。”朱建民认为,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课时安排都非常紧张,没有过多时间用于组织学生活动。设立春秋假后,学生将有更充分的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朱建民介绍,《纲要》提出的“在中小学推行研学旅行”,三十五中在高中科技实验班也有尝试,如组织学生到位于西双版纳的中科院热带雨林研究所和长白山的地质研究所开展科考活动。这样的集体研学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它与一家三口的旅游不同,学生是带着题目去,要进行科研活动,要写调研报告,真正实现研学结合。《纲要》实施后,将有利于更多学校根据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家长态度担心增加家庭负担
对于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学生家长朱女士的第一反应就是“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朱女士说,现在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如果再增加假期,孩子在家没人管教,只能送到培训机构、托管班,这样一来家里的支出又要增多。
朱女士的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她告诉记者,孩子放假花的钱比上学多得多。朱女士坦言,也曾考虑带孩子出去玩,但还得家长有时间花得起钱,出去一趟费用也不少。除非由学校组织,在教育部门规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活动,一方面真正让孩子享受到假期,同时也不会让家长过多增加负担。
□北京情况人大代表曾建议放春秋假
2005年,北京市16名市人大代表曾联名建议中小学生享受“一年四假”。议案提出,长期以来,中国中、小学都实行一年两学期和寒暑假制度,一学期的学习时间大约为20周左右。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上学时间太长,暑假炎热漫长,寒假意犹未尽,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疲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建议,在北京中小学中实行“一年四假”制度,即在寒暑假基础上,把五一后一周作为春假,11月第一周为秋假。
对于人大代表的意见,北京市教委在当年的回复中表示,北京中小学暂不歇四季假。因为实行双休日后,有的学校和老师抱怨时间不足、进度无法完成,导致学校随意延长授课时间、挤占学生休息时间补课、留大量作业等现象出现。如果再安排春秋假,需调整课时计划和课时总量,或需减少寒假暑假时间,否则将无法完成现行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