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媒体发布的广州2010年小学部分名校招生暨学位房指南后,市民认为不够清晰引发质疑,遇到了教育部门的“冷处理”,原因不是因为资料不准确,也不是信息发布不正式不规范,而是教育部门认为“没必要”。他们担心,全面公布学校尤其是一些名校的招生地段,会引发房地产抢购风潮。
非常感谢教育部门在考虑招生地段的划分的同时,还考虑到房地产的价格。因为这样的担心,不想让市民那么清楚招生地段,有意对招生地段划分模糊化处理,避免通过有效的途径全面公开,原来是怕引发房地产抢购风潮,而不是担心名校招生压力过重,不能保证公平公正地满足市民需求!这样的理由,一般人真是想破头也想不到。
但话说回来,有关民生的施政信息应该公开透明,是依法施政的基本要求。招生信息不是敏感词,也不是官员身家财产,不公开是说不过去的,不公开就是失职,就是有猫腻。既不利于民众选择、监督,也不利于对部门行政和学校招生行为的规范。
比起房地产,教育部门更应该关心地段划分是否合理,学校收费是否违规,教育投入是否均衡,教育资源是否公平惠及每个孩童。把职责内的事情做好了,保证地段内的孩子有书读,公平公正公开做到位,地产价格再高自有市场调节,又何需教育部门操心呢!
如果要抑制负面溢出效应,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例如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合理调动师资和其他资源,重点扶持薄弱学校,分担优质学校的压力,特别是打击不合理的择校收费。如果房地产确实因学校质量的改变而产生变动,也可视为教育为经济做出的贡献。
近几年广州朝现代文明都市进步了不少。在垃圾焚烧事件的处理上,在财政账本公开的处理上,广州政府领先国内,树立了一个依法施政的形象。在教育管理领域,完全可以、也应该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施政信息,透明及时地进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