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校争生源 苦了家长孩子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民校争生源 苦了家长孩子

2011-04-25 10:52:25     标签:小升初资讯

近日,信息时报对民校“拆伙”,公校加入争抢生源混战的现状进行了连续报道。不少家长苦叹,小升初堪比考大学,实在太恶劣!一场“民校结盟”引发了人们对当前广州“小升初”局面的深思:这样折腾上初中对孩子和家长意味着什么?这样的生源竞争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格局对于教育又将产生怎样的深远意义呢?

学生

不“加码”考不上好初中

平时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周末不能玩,还要上奥数、小英杯辅导班、写作等三个课外辅导班——这就是东川路小学小张的六年级生活。

按照目前的小升初格局,一般有多种出路:一为电脑排位或对口入学,二是民校联考,三是公办择校考试等。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选择公校抑或民校,都离不开一个“考”字,“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

除了电脑派位或对口入学之外,民校和公校的择校考试,都带有“选拔”性质。选拔意味着“超纲”或“加码”,而这些不在小学规定课程当中,只能通过课外补课解决。“我也很想去玩啊,可是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在恶补,不补很难考上好学校的。” 小张说。

在广州上世纪90年代的小升初统考,公办初中是好教育的标志。而如今,似乎民办初中已成为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小学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以此为标准暗地里随意增大与这类民办初中考试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的难度,加大了这部分课程内容的份量,增加了教学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根据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的一项面向广州、佛山、深圳、珠海等十大城市的调查显示,84.2%的孩子一个星期要参加两门以上的校外培训。而这些要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学生常常要提前一年或半年参加专门的课外辅导班,反复进行题型分析与实战练习辅导,以增强应试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如广州市每年约有12万小学毕业生,近几年参与各类入学考试学生的比例均在1/4,甚至达到1/3。

家长

再也不敢让孩子快乐学习

“我请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年假,就是为了陪小孩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谈起小升初,水荫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家长白女士就连连摇头,“太崩溃了!”

作为新时代的高知分子,白女士已是单位的高层。由于自小就经历了艰辛“考试路”,因此特别希望女儿能够拥有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在她的坚持下,女儿一直快乐地成长着,直至碰到了小学毕业和“小升初”。白女士说,见识了许多过来人的例子,参加了许多讲座,她了解到,不参加课外培训班基本考不上好初中。

她开始以小升初的“标准”分析孩子的强弱:小孩对奥数没有兴趣从来没学过,她又不是体艺特长生,唯一有兴趣的就是英语。为此她制定了全套计划:主攻英语让孩子参加可加分的小学英语竞赛,同时参与课外辅导班恶补“数学”。 从五年级暑假开始,孩子的辅导班包括:文化拓展班、英语写作班、英语单词班,数学补习班……“连续八天从早到晚都在上课,我不得不请了一周年假来陪她。”她说。

更让她自己哭笑不得的是,听说小升初会涉及一些初中内容,她甚至已经买好了初一上下学期的课本,而这个时候小升初的战役还没有真正打响,准备托关系找人的事情还正在筹备。白女士一方面为小升初准备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十分反感:中高考起码“以分取士”相对公平,可小升初要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在比考大学还要麻烦!

公办优质生源流失恶性循环

“小升初”之殇,不光让家长和考生深受其害,更受伤的还有曾辉煌一时的公办学校。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升初实行“免试派位入学”的招生方式。面对民校在家门口“明抢生源”,公办学校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生源的流失。

在传统的推荐生入公校的模式下,小学的推荐生都是学校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而如今,成绩优秀的学生基本都通过联考或择校考进入好学校,剩下来的“推荐生”含金量很低。

失去了好生源对公校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有校长告诉记者,失去优质生源后,不少学习基础差的“学困生”和“教而不学”的品学双差的“差生”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近年来不少公办初中因为缺少优质生源,学生群体失去了“领头羊”,教学管理上的“鲶鱼效应”难以产生,教学质量每况愈下,社会认同度越来越低。

“谁拥有了优质生源,谁就站在成功的高起点上,成功了一半。”黄石小学校长黄胜文说。为此,广州等地就持续出现公开或不公开的“公”“民”初中生源争夺的较劲。有教育人士举例,几年前,荔湾区一所公办学校——12中还是著名的“薄弱学校”,而如今由于采取了选拔招考的办法,从“麻雀”摇身一变成“凤凰”,12中改名后的“西关外国语学校”顿时声名鹊起。

“多联盟”让民校蓬勃起来

相比起公校的“偷偷”争夺生源,民校自主招生则有法律保障。自从2005年《民办促进法》赋予了民校自主招生的权利后,民校选拔招考逐渐成为广州小升初的一大“品牌”。

记者调查发现,2006年,广州13所民校开始结盟联考,其初衷一方面是为了节省广告费而联合做公告,更重要的是联合在一起打响民校品牌。由于选拔考试,掌握了生源这一生命线,民校联考把大批本来已是当地成绩出众的佼佼者网罗其中,转眼又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其宣传自身教学质量的材料,让看到成绩的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

“国家教育制度仍是应试为主,但是公家资源却很少向民校倾斜,导致民校办学也有不少压力,所以他们搞一些策略来争取生源还是情有可原的。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政府督学冯增俊说。公办学校追求公平,民办学校追求特色,民校有自己的思路,可谓“愿者上钩”。“广东人口众多,教育部门担子巨大,民校作为公校的补充。一来不耗费公家资源,二来给予家长多元化选择,是值得鼓励的。”他说。

就民校发展来看,从民校单考、到民校联盟,再到民校另结盟,是进步表现。民办论坛会员赵福坛说:“今后肯定会有第三第四联盟出现,就像高考的华约、北约、卓越联考一样。”他表示,多联盟出现、甚至自主招生都是中国教育招生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中国教育的政策对教育资源采取垄断的方式,免费上学、教师绩效等政策对于整个中国的教育来说是进步的作用,但这些都是对民办教育的抑制。只有盘活起来,有自己的策略方法,才能更好发展民校。

焦点问题

“素质教育”前景堪忧

如今小升初的乱局,扰乱了教育格局和培养人才的初衷。多位教育人士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前景堪忧。 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主任李伟成认为,教育部门一方面高举“素质教育”旗帜,另一方面,社会却大搞“应试教育”,这是十分矛盾的。素质教育一方面强调减轻中小学负担,并同时开设适合学生成长的国家课程。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由于要应付升学,不得不参加过各种辅导班。“这类民办初中的考试招生,使不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付诸东流。”他说。

黄石小学校长黄胜文认为,小升初乱象显示,“人才标准单一”“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思想根深蒂固。分数还是检测学生质素的最高标准,在于我们的中小学高中、大学教育都背离了国民教育的基本准则,还是在走“淘汰制”。

专家建议

“公”“民”共享电脑派位

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主任李伟成表示,当前亟需严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初中学校考试招生、提前招生的办学行为,稳定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对于目前混乱的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出台规范民办初中招生行为的文件或政策,制定“公”“民”合一的招生制度,建立“公”“民”共享的电脑派位入学等机制,让这类民办初中与当地公办初中的招生系统相对接。

以越秀区为例,该区是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推荐的,招生时可把民校看作公校,按地段同样分派到公校的组别当中,实行摇珠派位。在外省一些地方,如成都、福建等已采用这种办法,缓解小升初胶着局面。

昨日,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文传道在广东省民办教育论坛上回应,他认为,支持民办学校联合公办学校一起办学,民办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促进民办教育的改革创新。“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将对民办招生困难、社会地位低等问题有所缓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