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盼名校复办初中,名校均暂无复办计划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市民盼名校复办初中,名校均暂无复办计划

2012-04-18 09:36:35     标签:小升初资讯

上周,执信中学合并109中复办初中引发市民高度关注,“现在公办的好初中越来越少了,要是都能复办就好了!”市民呼吁广州其他市属名校都能恢复公办初中,既能读好初中也能少花钱。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名校已通过办民校的方式开设了自己的“初中部”,并因此“人财兼收”,对复办公办初中并无强烈意愿。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也明确表示,其他名校暂无复办初中的计划。

市民呼吁:执信复办其他名校能否恢复

自执信中学合并109中复办初中之后,执信初中部正式对外宣告招收184名初中生。这对不少家长来说,意味着小孩多了184个进入名校读低价初中的机会,多了184个优质学位。这种名校复办初中的做法广受家长欢迎,并引起了家长对其他名校复办初中的渴求。

“执信都可以复办初中,我们这边六中能不能复办呢?”海珠区家长冯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小升初真是头都大了。孩子的成绩不错,上学期考了287分。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她讲述了自己的计划:先要看孩子是否能拿到5中、南武等名校直荐生名额,不行就忍痛花点钱,参加民校联考,一个学期的学费至少上万。要是考不上,只好参加电脑派位了,可她又不甘听天由命,“摇珠风险太大,毕竟好初中的名额不多”,她说“如果六中能复办公办初中,有几个班电脑派位,我们信心就大多了。”她说。

曾在广州名校就读的一位“80后”女生小吴告诉记者,当年自己上广雅初中,是通过小学考试推荐入读,一分钱都不用花。可是现在要读广雅实验学校,不光要在全市考生中名列前茅,而且学费高昂,三年下来至少要花6万~8万元,“我是坚决支持复办初中的。”

恶果有因:为建示范高中 名校剥离初中

那么,名校为何没了初中部,今年又走上复办之路呢?

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2年,广州市提出创建24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其中包括有广雅中学、执信中学、六中等市属名校。由于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校舍、生均占地面积都有一定的达标要求,因此,多所名校先后把初中部剥离,并以民校的形式办起来。

自从有了民校之后,小升初的选择开始多元,可格局也逐渐变得复杂。近十年来,广州“小升初”就处于“变局”当中,10年间出现过“小升初统考”、“地段生加电脑派位”、“地段生加特长生”等政策,小升初格局几乎一年一个样,而且各个区也不统一。近年又出现了民办学校联考、外语体艺提前招生、公校偷开择校考等现象,让小升初局面变得很混乱。不少家长既要带着孩子“赶考”,又要承担动辄几万的高昂学费,还要面临学校争生源的“争斗”,对于小升初的担忧比高考还厉害。

在教育专家看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广州优质初中学位分布不均、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造成的。

广州一位资深教育人士认为,为创办示范高中而大量停办名校公办初中,让本来就十分有限的优质初中学位更为紧张,加剧了竞争程度。” 结果是“有办法”的人上了剩存的“优质初中学位”;“有家底”的人就上了“名校办的民校”,最终受苦并为孩子读书奔走的仍然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复办公办初中应该是名校走出的正确的“第一步”。

复办很难:民办初中已成名校的“肥肉”

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称,初高中分离之后,广州优质公办初中的缺口很大,社会上对名牌公办初中的学位渴求有增无减,执信复办初中是满足社会需求、符合广州教育调整布局的需要。既然如此,在执信之后,其余名校是否能“步其后尘”,复办自己的初中呢?对此,江东明确表示,其他名校暂无复办初中的计划。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民心目中的广州六大名校的情况是这样的:华师附中有公办初中,但只是两个面向全省招收的奥数班,由于要在全省考试选拔,一般孩子可谓“难望其项背”。广东实验中学每年招10个公办初中班,但是来自地段生的不到2个班,其他的基本都是体、艺、科技特长生以及择校生。由于两所公校本来就有初中,所以不涉及复办问题。

再看广雅、二中和六中,这三所中学都以工会的形式开办了自己的民办初中,事实上也是市民呼吁复办初中的目标所在。

记者从广雅、二中了解到,两所学校的民办初中,在赚取高收费之余还能为其高中提供生源。以二中为例,在越秀区有民办的二中应元学校,萝岗区有民办的二中苏元学校,两所学校都通过考试选拔一批优质初中生,能为校本部提供高中生源;另一方面,两所学校以民办形式收费,每年学费最低1.5万元,可谓“人财兼收”。假设复办公办初中,不但不能考试选拔学生,还要按义务教育标准一分钱不收。显然,缺乏了复办初中的利益驱动。

至于市六中,虽然有自己的民办六中珠江中学,但是这些年来也有复办打算。2010年,该校校长告诉记者曾向教育局主动提出复办的想法,并争取学校旁边经济管理学院的地盘复办初中,但是后来因为“谈不拢”,所以不了了之。

只有执信中学在老八区没有自己的初中部,难以为高中输送优质生源,所以近年来复办意愿最为强烈,也最终如愿。

记者手记:政令之错,怎能让孩子承担

上世纪90年代,笔者一名同学也考上了广州一所名校,当时走的是以分取士的推荐生之路,聊聊数百元学费即能入读名校。十年之后,该校将公办初中改为民校,同学每年都发现它学费涨价,读一年已要近两万,甚至有家长为能择名校易地而居。同学把这个问题抛给名校的校长,校长的回答是,“现在经济好了,教育资源稀缺,10万元可以让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听到这样的回答实在让人汗颜:政令惹的祸为何要让市民来承担?早在10年前,广州六大名校都有自己的初中,每年在各区招生,稳稳当当井井有条。后来为了创建示范性高中,对学校面积等有达标要求,于是用行政手段把初中活生生剥离,导致了今天众人盼“复办”的结果。也许,对于高中生来说生均面积提高了功能场所更多了,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则面临着丧失优质公办学位被迫斥巨资读民校的恶果。

义务教育首先应保障“公平”再保障“质量”,有书读和读好书哪个应该优先考虑呢?显然,十年前,为了追求达标牺牲了公平。然而,在今天示范性高中都完满创建之后,为何还不愿意复办公办学位,而把这些优质学位高阁在“名校办民校”,不肯还位于民呢?

优质学位被“名校办民校”垄断,早已被教育专家炮轰。而教育部门对此的解释是,广州的“名校办民校”是母校的工会创办,有其历史原因,此外他们都实现了《民促法》所规定的“四独立”,所以可以开办招生。而事实上,这是既得利益造成的:一是学校受利益驱动不愿意丢财丢生源,二是教育部门认为民校老板出资,减轻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所以,两者都不愿意把这块肥肉丢出来。

而这,造成的恶果一方面是普通家长考生怨言多,另一方面是公校民校暗暗较劲扰乱义务教育格局,第三方面也助长了社会择校风气。倘若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从源头上的根治,那么无论是立军令状控制择校、还是复办初中,也都无法让教育达到相对均衡。教育部门所留下的糊涂账,却要让孩子们来承担,市民怎么能接受?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