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新年,各类招生即刻成为关注焦点。前天广州市教育局抛出了今年公办外语学校小升初招生方案,有两套:方案一采取“先摇号后面谈”方式;方案二则允许学校先拿出三到四成招生计划自主选拔,再按第一套方案的程序录取余下的学生。[详情:公办外校小升初或先摇号再面谈]
如果所有学校都一样,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只要有学上,上哪间都无所谓,那么事情就简单了,上学也终于成了一件让全家都欢天喜地的简单事儿———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一样。如果说这尚属“老百姓的心中还没有消除”的成见,那么公办外校不同于一般学校,大约是肯定的了,否则就不会有前段时间的“特色认定”了。也正是因为它的所谓特色才有了如今的问题:如果都按照要求免试、就近入学,那么不同于一般学校的、有“特色”的公办外校怎么办呢?
看教育局的两套方案,可谓煞费苦心:又想保证公平,又想兼顾到外语学校的特色,让其有一定的自主选拔权限。方案一看似最公平,所有学生不管有没有外语特长、爱好、意愿,一律随机摇号产生“候选人”,然后在此基础上面谈录取。然而,这很可能把一些外语方面的优才被摇掉,而一些不喜欢甚至极度厌恶那些蝌蚪文的学生却有可能不情不愿地被网罗进来———这一点政策制定者似乎没有考虑到,在他们心中好像所有学生都很想进这类外语学校似的。方案二则照顾到了学生的意愿和特长,以及学校的自主权限,给出三四成的名额让双方双向选择,剩下的再向社会撒豆子。但如何确保这里面的公平公正?如何避免在社会“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情况下的“校长独断招生”?这又是一个问题。
我认为既然是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特色学校,它的招生就应该完全交给学校自己,让学校自己来制定招生方案、完全自主招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逻辑的一致性,否则一方面是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特色,另一方面却又要统一招生,这怎么可能!除非学校有把握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教出来,又或者所有学生对这类特色学校都趋之若鹜,但事实上这两者都是不可能的。
假如做不到让学校自主招生,那就干脆取消特色学校算了,所有学校都一样,真正做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此前接受访谈时说“希望社会和民众一起倡导,不要推出一些自己口中的名校”。问题是外语学校这类特色学校可都是政府认定的哦,如果政府是这样在倡导教育的均衡发展,那就怪不得公众对这样的均衡疑虑重重而要东挑西拣了。>>>我有话说
相关的资讯:
①广州民办初中小升初招生可申请电脑派位
②广州拟规定不准将奥赛成绩作为录取升学依据
③广州“小升初”民校招生方案等你来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