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奥数、信息学竞赛都是省一等奖,还是三好生、班干部,没想到签约竟然落选了!”日前,某重点小学校长十分困惑地告诉记者。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本市一些热门学校悄然启动小升初提前签约行动。
一位省实验小学校长困惑地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一个最好的学生,拿过省级教育部门主办的奥数、信息双一等奖,结果被某名校拒签了,相反另一个没怎么得过奖的却被提前签约。“这个孩子是双一(奥数、信息双一等奖)学生,综合素质也不错,每年都是三好生,是班上的副班长。我们一直把他作为‘一号种子’选手来培养,按照我们学校每年的录取数,他应该没有问题的!”这位校长告诉记者,小学校也非常关注名校选人标准的变化,所以对这个他们认为没有问题的学生的申请材料,老师们反复研究。“我们发现,孩子六年级的素质报告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近期学习稍有懈怠。不会是这句话出问题了吧?后来我们又发现,这个学生后来的竞赛成绩比之前出现下滑,会不会是名校觉得这个孩子的后劲不足呢?”
记者采访中发现,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签约标准”,有的学校甚至引入打分机制,列项给分,最后按照分数高低进行签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校校长告诉记者:“提前签约用的是学校自主招生的名额,所以签下的孩子肯定是最好的孩子。只是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自己的一套做法,并且在不断更新选择标准,不过无论是什么做法最后考察的都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有奖项只能加分,但不一定就能入选,有时候一些细节比证书更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