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超级中学”:目标不是应试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日韩“超级中学”:目标不是应试

2013-09-11 13:22:41     标签:小升初资讯

查字典上海奥数网9月11日:近来,一系列关于“超级中学”的报道在国内引起关注。凭借漂亮的升学率、扎堆的优秀教师、雄厚的办学资金,“超级中学”将尖子生几乎“一网打尽”,进一步拉开与普通中学的差距;更有甚者,借炫目的高考成绩大肆敛财,与当地政府形成“抬举”的关系。“超级中学”的畸形发展对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实现构成了严重威胁。那么,作为我国近邻的日本、韩国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呢?它们对推进教育公平又有何良策?

教育改革立足公平

日本、韩国是当今世界上义务教育公平程度较高的国家,但其教育均衡化也是通过不断努力实现的。如日本虽然在1886年通过《小学校令》建立义务教育制度,但在二战之前,其中心任务在于普及义务教育,即在“起点”上实现均等,均衡发展问题没有成为主要矛盾。

二战后,日本以“民主化”为原则全面改革学校制度,重点转向实现教育“过程”的均等。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地方交付税”(即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消除贫富地区间教育经费不平衡;通过《学校教育法》规定办学基准,对选址、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师资水平、实验器材、图书配备等都提出了明确标准,并严格依法执行;通过法律指导、规范班级规模和师生比例,限制规模过大的学校,将小学和初中班级控制在40人以内;通过《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对偏僻地区进行政策倾斜,保证其优先录用大学毕业生等权利。

二战后崛起的韩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存在激烈的初高中入学考试竞争,给学生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引起社会不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韩国政府于1968年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制度,并在1974年开始实行高中“平准化教育”改革,通过书面推荐材料和区域就近入学等方式招收高中生,同时采取措施努力消除校际、区域间教育软、硬件资源的差异,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近年来,韩国还制定了诸多特殊扶持措施,如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扩大高校在农村的招生比例,在农村地区建设优质高中等。

公办教师定期流动

日、韩在促进教育公平上都采取了一项重要举措,这就是针对公立学校的教师实行“定期流动制度”。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始于二战后初期,1949年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属于公务员“人事流动”的范畴,平均每个教师六、七年更换一次任职学校,主要在本市或本地区进行,教师作为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不变。韩国自推行“平准化教育”改革以后也规定,新进教师首先要在落后地区执教,每隔2至5年,教师在本地城乡学校之间进行调动,在落后地区的教师有机会“流动”到城市来。为了鼓励教师向偏远农村地区流动,政府还按地区分别向“下乡”的教师提供津贴,给“流动”到偏远地区的教师提供“安家费”等。与中国由学校聘任教师、教师单位归属性强的情况不同,日韩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公务员,统一归政府管理,“流动”起来相对顺畅。

“超级中学”因材施教

日韩两国教育均衡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进展,那么,日韩是否就不存在“超级中学”呢?也不尽然,但名同实异。

这方面韩国较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起,“平准化”教育引起的部分弊端显现,英才教育成为新的争论话题。1983年,韩国建立了第一所“科学中学”,提供科学领域的特色教学,此后外语学校、艺术学校等特色中学不断出现。2002年,韩国制定的《英才教育促进法》生效,规定国家选拔并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施特优教育,扩大英才教育的范围。而在日本,出于对战前“精英教育”的反省和美国教育平民主义、平等主义的影响,在战后,“英才教育”成为一种禁忌。但从2002年起,出于提高学力的目的,日本文部省开始实施“超级科学高中”项目,对重点进行科学、理数教育的高中给予资助,培养学生的兴趣。2013年,作为安倍政府经济增长战略的一部分,文部省又决定从明年春季起,从全国高中挑选100所学校指定为“超级国际化中学”,给予财政支援,促进其在英语、基本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从中可以看出,日韩“超级中学”是对少数有特殊才能和禀赋的学生进行的“因材施教”,而并非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其实施并未影响到正常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开展;而且,其资金来源几乎全部来自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没有插手的余地,这也杜绝了中学疯狂敛财的自我扩张“冲动”。

更多推荐:

教育部前发言人呼吁取消小学英语引争议

8大策略助家长培养孩子良好性格

小升初择校:花费万元却引来孩子自卑心理

家长必读:让孩子受益终生的9个好习惯

沪教师节送礼成本翻30倍专家称应重塑师德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