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位妈妈近日在论坛上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激烈控诉“变态的教育”,引来广大网友关注,众多家长纷纷“晒”起自己的经历。“变态娘”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确实存在许多误区和弊病,造成学校累、家长累、孩子更累……
没择校后悔死了
作为一个“小升初”孩子的家长,看了武汉这位妈妈的文章,感受颇多,不是我们家长想给孩子报培训班,而是不得不报。
放假前学校的老师就说了,升五年级了,学的好的报报奥数,学的不好的补一补英语、写作等,要不然开学了,你们就跟不上了,有的老师甚至直接让去她家补课。
我还听人说上培训机构可以推荐到好学校,找不到什么关系的家长都走这条路。不是我们做家长的不想让孩子享受自由的童年,而是当今的教育存在太多的问题。我的孩子上小学时没有择校,就近入学,现在都后悔死了,小测验时他考90多分就是全班第一,然而这成绩到了别的学校最多是个中游。这所学校一位老师能带四五门课,教育局要求的课程都有,但从来没有人监督过上得怎么样,有的老师甚至连班上孩子的名字都记不住。不是我们有钱没地方花,不报培训班怎么去竞争好学校呢?
不报班照样优秀
小时候我母亲给我报了奥数、英语等培训班,在我的抵触下大都“半途而废”,不了了之。初中和高中我从来没有报过任何培训班,但成绩一直不错。今年,我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知识、丰富认识、形成思路,形成一种“基本素养”。劳逸结合才能尽情挥洒,靠培训班代替课堂突击,想一蹴而就是不大可取的。培训班能灌输知识,但不能帮学生养成学习的认识思路、思维方式、临场素质。
况且,有些培训班并不是十分必要。比如奥数只适合学有余力、爱好数学、希望参加竞赛的学生。小学偶尔会考几道奥数题,到了初中、高中就不再出现了。“全民奥数”只会浪费一大批学生的时间。我现在都不会做很多小学低年级奥数题,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是一次长跑,就算大学也不能完全决定未来人生的方向。享受自由的童年和拥有成功的成年并不矛盾。作为家长,不应该为一两次成绩大为担忧。路还长着,一切皆有可能。
别与现实逆行
“小升初”逼出了“变态娘”,这绝不是武汉妈妈个人的遭遇,而是带有普遍性。从道理上讲,学校教育无论是扭曲孩子还是扭曲家长,都是不对的,但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大环境,人人都在“变态”着,谁不“变态”谁吃亏。
仍以“小升初”为例,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人人都在抢,奇货可居的学校当然会择优录取,要么是学习好,要么是有钱,要么是有权……而在这其中,学习好是最省钱的“敲门砖”,也正因此,每一个家长都会主动或被动地强制孩子好好学习,学校不够辅导凑,非要学到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也正是在这种竞争压力下,家长和孩子都像陀螺一样不停地为学习而奔跑……
过度逼迫孩子学习不好,但在惟“分数论”的社会大环境下,没人敢拿自己的孩子做素质教育的试验品,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顺应历史的车轮好,否则很可能被现行教育击个粉碎。
重视素质教育
我有个建议:能对应试教育起到纠偏作用的培训班,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口才等等,不妨让孩子们上一上,因为学校不重视这些课程。而对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培训班,比如奥数班、英语班等,我以为最好还是不要上。学习负担过重,对孩子也没好处。
我更倾向于让孩子们到生活里去接受“培训”———到农村、工厂、名胜古迹去看看,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卖报、发广告),学一学做家务(比如做饭),让孩子看一看真实的荷塘(最好是月色下的荷塘),这不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也不无助益。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标题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做事不能太主观、太执着、太固执、太自我。这八个字用在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上尤为恰当。天下的父母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成龙变凤,但天下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天资禀赋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成长条件也不一样。无视这些不一样,要求孩子沿着一样的轨迹走向一样的目标,岂有不受挫的?出“变态娘”还不算最可怕,最可怕的是出“变态”的孩子。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包括评估孩子的智商,发现孩子的潜能、特长,确立孩子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一门非常专业而复杂的科学,但恕我直言,许多家长在这方面有点太自信———数学题不会做,会领着孩子去请教别人,而遇到孩子的发展方向、目标之类更为复杂、重大的问题时,却总是自作主张!
至于上不上培训班,上什么样的培训班,当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我的意见是,这个问题要综合各种因素通盘考虑,家长普遍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最好去请教一下与培训班无利害关系的老师和专家。
让孩子自由快乐
儿子小时候,假期的作业好像也不是很多,每到假期就要去乡下的姥姥家去玩耍,我就给他自由的权利,他觉得怎么快乐怎么来,况且接触一个新环境,对他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好处。
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的假期生活可以放任自流,对他们监督、指导是很重要的。但只要是对自己和他人没有危害的活动,我们家长都应该支持。“培训”现象不是说不能产生,只要孩子对某一方面有深厚兴趣和迫切想钻研的意向,随他们的这个愿是对的,但千万不能勉强。要知道,大人小人一样,但凡是他乐于做的事,是他已经感觉到了这里面有快乐,一定能做好。
假期本来就是孩子们放松和自由快乐的时光,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把这少有的时光归还给孩子们,允许他们自由去选择和决定如何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