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家长拙妈写的孩子成长记录,又有更新啦。对于住校来说,除了孩子自己的生活料理,与同学的关系也是爸爸妈妈操心的事情。下面请大家阅读“家有拙女在附中(七)”。
之前有几个家长在聊天中都提到一个问题,12在寝室里遭到排挤怎么办?这个周末,和拙在一起,忽地聊起这话题,把拙的感想写出来,和曾出现过这种问题以及以后或许出现这种问题的家长们互相探讨一下。
对于这个问题,拙的第一感觉是——
“我觉得这种12有问题,自己的寝室问题都处理不好,以后在社会上怎么办?”
“被人排挤,肯定是自己的言行出现了不当,也许自己没有意识到,觉得很委屈,但肯定自己是有问题的,不然为什么全寝室的人会集体排挤你,而不去排挤别的人?”
对于拙的说法,我提出了两点可能性,第一,确实是自己处理不当,比如有的12晚上想早点休息,但是宿舍的同学又要聊天,他认为影响了自己的睡眠乃至第二天的学习,所以给宿舍老师私下做了反映;第二,可能是真的什么都没做,而是有别有用心的同学从中作梗,导致这种现象,比如12们比较优秀,招致嫉妒。
对于第一种可能,拙认为,初中生遇到这种问题,最好是内部解决,不要惊动老师,尤其是不要私下告状,谁都不喜欢被告黑状。比如可以开玩笑性质的劝大家早些休息,免得被生活老师发现,实在不能劝阻,除非你换做走读,否则也只能适应这种环境。大家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性格也不一定都相同,只能互相包容。
对于这一点,我也很有同感,跟家长聊天的时候,家长们心疼孩子休息不好,怕影响学习,想去找老师或对方家长商量解决,但我认为,如果孩子间的事需要家长、老师出面,这样的孩子在同学间会更不被认同,那些孩子可能表面认错道歉,背后更看不起这同学。孩子间的事家长们可以背后出主意当军师,但面上的最好还得自己解决。
对于第二点可能,说到这里,拙也不禁非常非常的感慨:“我觉得小学的同学单纯多了,无论怎样闹都不会生气,到了初中,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的同学真的会突然很生你的气,而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
接着她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比如有一次,她和班上A同学一起参加一个活动,在多次的练习中,她很快和其他班的同学打成一片。某一天,A同学忽然就说,如果今天有三个以上的同学和拙说话,她就不理她了。对此,拙非常不解,而当真的有3个别班的同学和拙搭讪以后,A同学也真的不理她了。
“那后来呢?”虽然我知道后来她和A同学仍旧要好,我还是很好奇她是怎样解决这事的。
拙说:“我就反反复复的缠着她问原因啊,见面就问,见面就问……后来,B同学就跟我说:‘拙,你能不能像我们一样,平平凡凡的上课,就不要去出风头了嘛’。”拙很委屈,她说:“我只是认真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并没有想去出风头啊。”
后来,在拙不懈的努力下,A同学终于理她了,但是约法三章,第一点就是让她“不要出风头”。
听到这里,我其实也是心里忽地一紧,作为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可以优秀一点,再优秀一点,但是在有的12眼中,突出竟也是一种不安分,委实让我有点悲哀。我固然如此,我也能完全理解12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或有的难过。
果然,拙说完这事,仍有些委屈,我做了一个深呼吸,换回理性的心情对她说:“换位思考,那个A同学生气其实也是有她的道理的。在一个陌生的大环境下,不是每个人都能尽快适应的,在这里,她只有你一个熟人,而你又去跟其他同学热热闹闹的说话,不免对她会有冷落。”拙也点头,说她自己也有过这种感受,看着别人谈笑风生,而自己插不上话的时候也会有些失落。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其实每个人生气必定是有理由的,可能有的同学比较敏感,对此,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可以多兼顾一点,比如可以向其他班的同学介绍:“A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怎样怎样好……”这样应该会减少一些尴尬的场面。
相聚是缘,要珍惜这种友情和缘分。这是我们关于这个话题最后的结论。
跟拙一席话,感觉在这几个月的住读生活里,她真的又成熟了不少,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希望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人生中,她能不断丰富自己,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