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体会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初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体会

2011-07-13 16:36:47     标签:小升初经验

作为初一的语文老师,我参加了我们学校和小学之间的中小学衔接的上课、听课、评课活动。说实话,从一、两节课里,我并不能说出些什么来,我想我还是主要结合我接过的初一学生,尤其是今年这届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以及平时和组里的老师交谈的几个话题来和大家交流交流我的感受和困惑:

一、那天,我们在和小学的老师课后总结讨论的时候,他们组织谈论的徐老师说,主要是小学向初中学习。其实在这过程中,并不是如此。作为初中老师,我们也获益匪浅。我们当时听了永兴小学何黄海老师的《我的战友邱少云》,听完回来之后我们备课组非正式的谈了许多感触。那堂课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老师以及学生的朗读。说来也难为情,从小学到初中,中间只隔了一个暑假,但就我自己的两个班而言,发现学生到初中来朗读的热情降低了好多——愿意当众朗读的少了,即使愿意起来朗读,情感的投入程度也低了。

语文是门情感特征很突出的学科,情感的东西有时是“能够意会很难言传”的,而我们又有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投入感情地反复朗读中其实学生可以得到很多感悟。但一方面可能由于这个年纪学生身心的发展让他们大部分都慢慢地羞于表现,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们老师自己引导不够,尤其是示范不够,让我们的学生朗读方面的兴致低了好多。或许,有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是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矫情”一点的——把我们的情感从我们理性的现实生活“矫”向课堂,“矫”向文本营造的那个世界。我想,合理的“矫情”的朗读,能缩短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的。这一点,我们要向小学的老师学习。当然,我这里再强调一下,我的“矫情”一点贬义都没有,我是赞赏能在课堂上能营造一个恰当的情感的场的老师。

二、那天听完课,我们备课组章老师说:“《我的战友邱少云》这堂课,那是叫‘真阅读’!”不用任何噱头,紧紧围绕文本,理解文本的同时非常扎实地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陈青玉老师看到一个说法说:“小学的学习是老师扶着学生走,初中老师是半扶半放。”按照这个说法,如果学生都经历了像那堂课那样扎实地课堂训练,那么,在我们初中讲读课文中,我们就可以把有些阅读任务放心地交予学生自己去完成了,这样课堂上老师才有可能腾出手来带领学生进行更为深刻的拓展。事实上初中的语文课文中很大一部分课文都是很长的,甚至达到十几页,老师只可能选择性地讲一点,“半放”是必须的,因而小学这样扎实的阅读训练真的是非常必要的。

三、作为语文教师,摸学生的语文底子,我一般不看他们的入学考试什么的分数,我想不少老师有同感吧:其实在第一次作文批改之后,才能真正地估计出班里学生语文水平的差距。因为作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项目,它不仅能看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甚至能看到一个人的性格。

我现在来简要讲讲我现在这届学生的第一次作文。第一次作文批改下来,我和组里的同事开玩笑,批了120份作文,感觉就是看到了120棵被修剪过的树(个别除外),我们说,呵呵,没有往年那样的作文怎么写也不会超过400字的人了,但同时也觉得,批12份和批120份没什么差别,从形式到内容相似之处很多,而且在看作文的过程中,似乎可以感觉到学生在小心翼翼,缩手缩脚地写着作文,让批的人感动、激动的东西很少。

后来在讲评课时,我让学生谈谈以前的写作秘诀,学生开口就是:“我们老师说开头(结尾,过渡)要这样的……”,然后就一片惊叫,“我们老师也这样说的……” 甚至有好几个说“我老师叫我背了几篇几篇作文,可以套用的”——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可怕啊,说得轻一点,对孩子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真正意义的帮助的,说得重一点这是在扼杀孩子的灵性。

想想估计我们学生在6年级之前写的作文肯定比我批到的那个作文有味道,这也是应试惹的祸,越临近考试,有些学校,还有外面据说还有些辅导班,越急切地给了学生很多作文的形式,套头。也许在考试中,正如他们最初向孩子承诺的有一些人受益吧。但我相信大部分同学也因此对于作文形式的关注太多而忽略了思想和内容本身,这于长远的发展来说,我想对学生是无益的。

作文和其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一样,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无论从初中的习作训练还是小学的习作训练中,学会技巧的同时,学会更好地思考,学会更好地整理情感,体悟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文字表达水平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心灵也才能因此变得充实完美。

我想,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很多东西都是一以贯之的,而不是到了哪个阶段狠命地掐一掐,绑一绑,剪一剪,过了这关,又需要重新费力地去将它的灵性松绑。那样会让孩子走许多冤枉路。

我相信,语文学习是和学生的身心一起水到渠成地发展的。

学生由小学进到中学学习,一般都要经过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适应,适应得快,学业上一马平川,突飞猛进。反之则学业陷入低谷,一蹶不振。因此,抓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十分必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矗三、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去争取学习上的胜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