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小升初孩子的心理变化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专家解读:小升初孩子的心理变化

2013-04-28 10:54:51     标签:小升初经验

郑州奥数网 2013小升初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家长都在战战兢兢地打量着如何为小升初做心理准备。小学六年级学生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也是小学升入初中阶段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的时期。如何正确引导,使其心理健康“过渡”,使其学习阶段顺利迈上新的台阶,适应新的环境,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大问题。对小学生心理因素变化复杂,心理教育效果,不可一劳永逸。所以其教育途径和方法更难一概而论。因此郑州奥数网总结了六年级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现象和面临的彷徨困惑问题。

一、思想上容易出现困扰,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

从了解部分学生来说,到了六年级,首先出现的是生理的变化,接着出现行为的变化,表现在男女同学喜欢打扮,接触异性同学再也不是低年级那种两小无猜,而是扭扭捏捏,欲擒故纵。听话的孩子有时候也变得不听话了,作业的完成也是糊涂做错,思想浮躁,甚至还有的学生和老师、家长唱反调。这些都属于青春期的表现;越临近毕业,学生的思想越复杂,这也来自于对中学生活的陌生和恐惧。

曾经一个学生写日记就说:我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听说初中课程多,讲课快,作业多,要求高,怎么办?我到中学要是跟不上老师的要求就要被淘汰了,太可怕了,我真不想长大!还有些孩子却相反,自己认为了不起,小学阶段我还是不错的,经常得到长辈们的表扬,到了中学我也不怕!所以又有自以为是的想法。

因为小学采取的教育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看重的是孩子的个性发展。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而进入中学,学生必须对自己要有清楚认识,要能看到自己的薄弱点,才能对症下药。不能发现自己的优劣,而只能按着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的孩子是很难学好的。这就说明:许多学生思想困扰都来自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富于幻想甚至空想的学生,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才智,而好高骛远,想入非非;情绪低落,不求上进的学生,他看不到自己内在的潜能而消极应付,自暴自弃;择友不善,交际失意的学生,只顾埋怨对方,看不到自己的弱点;碰到困难挫折甚至犯了错误,只强调客观因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等等,所以,在此阶段必须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进行心理训练,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抑制冲动,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引导学生过好自我认识关,必须针对实际,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学生,把握思想脉膊,分析心理状态,因人而异,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解除学生心理疙瘩。引导要有的放矢,不断地教育学生认识自我,才能面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

二、对即将面临的新环境,出现浮躁不安的情绪

大部分学生对即将升入初中的学习生活存在浮躁情绪,一方面对于新生活的憧憬,另一方面也感到恐惧,担心和害怕。他们对于周围学生的表现已经略知一二,也常听学生说到中学作业量增加了,时间更紧张了,老师也只抓班上的前几名学生,基础差的升学有困难的老师也抓不过来了,所以这也是造成浮躁的另一个原因。所以新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困惑、茫然、担心。

到了新的学校,他们还可能因学校条件,老师的态度等感到不顺心,形成心态不平衡。所以初中小学老师必须全方位地通力合作,采取多角度、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寻找教育契机,把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家长转变教子的观念。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新的环境有正确的认识。

三、对新的人际交往,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小学升入初中,不但面临的是新环境,还要面临新的同学,小学一个班的同学大都各奔东西,根据以往的经验,也就3-4名同学能分到一个班,所以他们还要重新建立同学关系,人际交往。而这时候又正值青春刚刚发育期,开始厌恶成人的管束,逐步进行独立的人际交往,甚至将同伴群体的目标当作自己的最好价值,可是他们在交际中不善择友,对朋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也会闹出一些矛盾纠纷,有同学间的,有师生间的,有和家长间的······学生会变得很自私,不关心别人,喜欢看别人的笑话,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在小学阶段,老师虽然利用班队会和晨会课经常针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阐明厉害,进行正规的引导教育,但是起到的作用会很小,因为到中学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才发生更大的变化,存在的问题会更大些。为此,在指导学生排除其心理障碍时,从提高学生对当今社会交际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逐渐认识随着社会开放、经济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交际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使学生将正确择友,妥当处理朋友间关系作为自己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学会相互体谅,互相谅解,相互支助,共同进步,逐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和人与人的交往水平。从大处着眼,让学生明理,再从小处着手,指导学生在交往中应该具有尊重对方,心胸大度,坦诚交往的思想境界,以唤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心,才能平衡心态,逐步帮助学生健康地进行人际交往,也弥补了小学教育的不足。

四、中小学教师家长同力合作,教会学生承受压力与挫折

小学生不能吃苦,世界观还没完全形成,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遇到困难挫折压力往往怨天尤人。比如,作业留多一点就抱怨老师,要是没有作业更是喊出“老师万岁”的口号。小学时期,应该说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高,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完成为止,不会应用到实践中去,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也是一个思维的空挡。期末成绩单上也是采用“优”、“良”、“一般”的等级制度,可以说,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家长眼里是比较模糊的。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成绩的好坏一目了然。特别是一改小学时测试较少的状况,差不多每个阶段都会有各种形式的测试,这些都会让孩子压力突然增大,心态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随之带来的压力也越大。

升入中学阶段则是求知生涯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了相对优势,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很多,接触面逐渐加宽,思考问题日益增多,会遇到许多挫折。这种压力和挫折,会给尚不成熟的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以极大的心理负担,也为他们打造健康心理品质以磨练与考验,必须不断教育和帮助他们从对人、对己和对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正确地面对各种压力,勇敢地承受挫折的考验,在压力中产生奋进的勇气,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力量,让学生面对与时俱进的社会现实、学习任务、生活要求,从新奇到适应,从适应到奋进,从奋进到成功,从成功到辉煌,不停顿地向困难斗争,与压力拼搏,使之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各种变化,锻炼自己,培养对困难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一个小学生要肩负压力、承受挫折,是难得具有极大的韧性的。因此心理变化大、思想反复多,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很自然的。因此,只有不厌其烦,耐心,细心地教育,全方位通力合作,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身毅力,才能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素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生,我们必须深钻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提高健康心理教育水平,积极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过渡”及学习新环境的“过渡”,让他们的身心获得顺利而圆满的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