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孩子度过叛逆期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家长如何帮孩子度过叛逆期

2013-07-19 17:47:05     标签:小升初经验

郑州奥数网 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了,最近在论坛里经常看到有家长被孩子的叛逆期困扰,跟家长聊天的时候也时常谈起来孩子的叛逆问题。孩子们处于叛逆期,家长们该做何是好?

爸爸妈妈的抱怨:

“我家孩子今年五年级,越来越叛逆。”

“孩子总是唱反调。”

“孩子不听话,你让他干什么偏不做,凡是都和你对着干。”

孩子们的心声:

“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们可不可以对我放手、放心一次?”

“为什么你们就是不相信我,为什么?为什么……”

处于学业节点(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都具有一个情绪波动期如果再加上青春期的影响,就会产生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之为逆反心理。指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学生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初二是初中生非常重要的心理变化阶段。初一刚进校,学生还带有小学生的痕迹,稚气未脱,面对突然增大的课业压力,手忙脚乱;初二处于中学阶段的承上启下阶段,学生的是非观刚建立,生理发育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行为将直接体现在他们所特有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中,情绪起伏躁动,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而且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其正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很强的危害性。

逆反心理的表现

1、认知的偏差

认知是态度的基础。逆反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对学校、老师的宣传表现出不认同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这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的偏差较大,认识容易片面性,看问题容易偏激和极端。

2、情绪的抵触

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的一种内心体验,即喜悦、反感等。具体说就是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当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观念时,一般会感到满足、充实和愉悦;而不理解的信息和观点,一般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逆反情绪主要表现为不理不睬,反驳,强词夺理,这是逆反心理表现最明显的一个方面。

3、行为的逆反

中学生的逆反行为一般指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采取抵触甚至是对抗的行为。逆反行为分为显性逆反行为和隐性逆反行为。显性逆反行为表现为故意破坏纪律,直面顶撞长辈甚至离家出走。这种行为影响较大,也易于被教育者发现,能及时教育疏导。隐性的逆反行为是指没有明显的违规的外部表现,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逆反。如孤僻离群、集体观念差、对师长不够尊敬、跟父母关系冷淡等。一般难以发现,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不易疏导教育。

<更多内容点击查看下一页>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生理上的早熟与心理和社会认知发展的滞后导致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断拓宽,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然而青春期的孩子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此时的孩子心理是建立在一种自我承认的自信上的,因此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更加敏感,更易产生抵触。

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希望自由、独立,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喜欢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达到引起别人注意的目的,以此来显示其独立的个性。不喜欢别人的干涉、控制,开始怀疑一切,自己探索。

好奇心理。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做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孩子们的猜测。加之之前提到的其他特点,好奇心往往成为逆反爆发的导火索。

2、客观因素: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因素

学校教育的因素——老师处理问题不公正造成学生的对立。有的老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当他们犯了错误就会很容易得到原谅;而当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犯错误时,老师的表现则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老师的要求脱离了中学生原有的个人需要。老师不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以优秀学生作为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老师自身言行不一。老师向学生传播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一是口头讲解,二是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如果老师说一套做一套,就很难发挥教育作用,也会使学生反感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另外,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在班级中没有知心朋友,他们中不少人也向往集体生活,想与同龄人交往,希望在班级里取得一定的地位,试图用各种手段吸引同学们的注意,甚至不惜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家庭的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相容忍的程度,易于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不和也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父母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自己的设想去生活,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的家长过度溺爱或放纵学生,使青少年养成过度自尊的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命令式的,甚至用暴力使孩子屈服;有的家长过多地担心和不厌其烦地说教使学生日趋成熟的独立意识受到干扰。这些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他们一遇到相应的时机就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父母长期的争吵、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

小编温馨提醒:叛逆期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建议各位爸爸妈妈们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交流是打开心灵的一扇窗。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