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期,哈尔滨市掀起了一股“钢琴热”,许多家长都节衣缩食,甚至东拆西借,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钢琴,聘请了家教,期待着一批小钢琴家的问世。当时有些老邻旧舍的朋友也劝我们给陈磊买一台。
陈磊从小乐感很强,手指也长得细长,悟性又好,没准真是块“钢琴家”的好材料。但当时的家庭财力的确难以承受这方面的投入,因此,我们只得放弃了。至今提起这事,我和爱人都颇觉遗憾,这也算是一次失误吧!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哈尔滨市少年宫小雪花合唱团招收小演员,陈磊受学校推荐参加考试,被录取了。从此,我和爱人也加入了“陪练团”,一周几个晚上都泡在了练歌厅外的走廊里。偶尔,我们从门缝儿看看练歌的女儿,虽然她个子最小,但蛮认真,蛮有精神头儿。看样子,她将来也许真会成为一名歌唱家吧!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我和爱人合计,该与教师沟通一下了。辅导教师告诉我们:“陈磊这孩子很可爱,表演能力不错,但嗓子条件一般。”还有什么可说的,“可爱”代替不了我们所期望的东西。尽管陈磊唱得挺来劲,我们还是到此“刹车”了。
人的成才有很多先天的、后天的和环境的因素,孩子成才之路也不只一条,能“专”则“专”,宜“通”则“通”。只要将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和身心健康的人,人尽其才,就是最大的成功。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拔尖”、“专长”,在认识上陷入误区,在行动上进行误导,就会出现误事的后果。
打那以后,我们不再琢磨培养她的“专长”了,而把着力点放到她的学业进步和争取全面发展上。比如帮助她从小立志,让她逐步养成一种不甘落后、争先向上的精神。我们给她买来了很多中外名人少年时勤奋学习的故事书籍,介绍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告诉她任何一位学业上出色的孩子和事业上成功的伟人,都是下苦功努力拼搏的结果,鼓励她与同学们比高低。
从7岁到14岁,这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又一个高潮期,而这段时间孩子是在小学和初中度过的,主要又是小学阶段。这段时间,如果只注重对孩子某一方面专长的培养,而忽视对其综合素质的开发和教育,便失去了素质教育的又一个“黄金期”,培养出的孩子很可能是个“半成品”。
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她上课注意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字要写得工整。为激励她自我约束,我们从不限制她在外面玩,但讲明前提条件是必须完成学习任务,结果她从没因为玩而影响完成作业等。
针对小孩子学习上容易马虎的特点,我们要求她从小学习上就要认真,要求她心要静、坐要稳、看要细、写要清、算要准。我们还经常自编一些练习题让她做,这些大都是容易马虎出错类型的题目,或者是运算比较复杂的题目,对她很有帮助。
为了使她能在学习上拔尖,我们较早地注意了她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主要着眼于学习上的灵活性。
小孩的思维比较简单,不易拐弯。我们就买了一些智力测验方面的书籍出题让她思考,反复训练。还有意地找来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题,让她演算,以拓宽她的解题思路。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她总感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不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她学习上的应变能力。
我们还注意培养她良好的思想品德,支持她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鼓励她在活动中为班级、学校增光。她在小学一直是学生干部,后来还当了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我们就引导她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样样事情走在前头,发挥表率作用。结果,她在同学中间很有“人缘”,大家都很拥护她。
就这样,一直到小学毕业,虽然没有开发出她的特长,也没给她定向,但她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却明显高出同龄的孩子,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高中毕业前,陈磊曾对我们讲:“我实际上属于各方面、各学科均衡发展的综合实力型的学生,我若是集中精力攻某一科,也是可以创造成绩的。”
我们的女儿虽然在早期教育和学校教育阶段没成为什么“特长生”,但她走的仍是一条成功之路、成才之路,用她常引用的一句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