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和中考的结束,苏州市民谈论的话题逐渐转移到了孩子们的升学问题上。长期以来,家长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初中,而对小升初衔接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却知之甚少。在心理学中,初中阶段被称为“难教养期”,或者“青春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在小升初的过渡期衔接教育中,家长们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们能否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中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导致一部分同学落伍,走了弯路,出现滑坡。这些不适应集中反映在:
一、小学老师以兴趣教学为主,一个知识点会讲很多次,通过形象思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反复记忆基本上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初中教学知识量和难度都很大,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初一上半学期还是个过渡期,课程难度一点一点地增加,但到了初一下半学期很快就紧张起来了。老师讲课不再等到每个同学都理解,只要大部分同学听懂了就继续讲下面的内容了,没有听懂的同学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去问老师或者同学。而且,中学考试也多了,要不断地复习、预习,占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
二、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初期,肌体发育增快,心理不断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性机能发育成熟,身体外形急剧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常常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心理变化,焦虑、烦躁、忧郁、惧怕有情情绪时常出现。虽然跨入初中大门,但孩子们的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青春期的孩子们,渴望父母把自己当成大人一样受到平等地尊重与理解,对父母仍旧像以往一样事无巨细的照顾和干预感到厌烦,甚至开始怀疑父母、反驳父母。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孩子们的自觉性和自控性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是在学习生活中,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缺乏恒心,常常事后后悔。正是这些矛盾,往往让孩子们难以正视,产生烦恼,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暑期衔接教育建议
1、暑假做好预习
小学升初中是一个比较大的阶段性跨度,中学学习的知识容量、难度、方法以及对自主学习的要求都是和小学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过渡时期的放松。假期里孩子需要放松,但不能完全与学习脱钩,因为学习是有延续性的,完全脱钩容易造成断档,应该适当接触为好,比如在家读读英语、看些少儿英语节目、做做趣味数学题等等,孩子既不会觉得枯燥,也能学到知识。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地挑选一些参考书,但是建议不要让孩子在假期直接学习初中的新知识。
2.查字典助孩子做好心理调试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需要查字典助孩子来完成的。假期里,可以请亲戚朋友中上中学的哥哥姐姐给孩子介绍经验,说说刚上初一要注意的东西、会遇到的情况,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当然,家长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这样才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积极与孩子沟通学校的情况,使孩子感觉到背后有父母的支持,不是自己一个人在面对问题。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会出现下滑现象,家长和同学不要过度担心。经过大半学期适应,大多数学生会慢慢调整过来。即使很长时间后,学生还是有不适应的现象,家长也要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不要简单责怪孩子,同老师一起分析,使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