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学习的若干理由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向孩子学习的若干理由

2011-07-04 14:15:02     标签:小升初经验

今天的孩子具有许多的优秀品质,比如: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主体性增强;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环保意识;相信事实;有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等。

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眼中,父母已不再是绝对权威;同辈群体的影响日益增强;他们更关注自我发展;与人相处更注重原则;认识的广度越来越大;面对新环境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他们是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倡导者、领先者。

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学会了理性、怀疑、有教养、成熟、老于世故,却付出了丢失天真、信任、单纯、质朴品质的代价,而这些却是作为孩子所具有的天然的本质。

从前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如何让孩子接受我们传播给他们的一切,而现在的关键却是——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

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巴米德,就相互学习的问题提出三喻文化,即前喻文化,后代人必须向老年人学习才能生存;共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能生存和发展;后喻文化,老一代人则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社会才能进步。以前,我们的祖父母在年轻时代所学到的东西可能够用一辈子的,我们的父母在年轻时所学到的东西只够用半辈子的,而我们这一代,年轻时所学到的东西只够用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辈子的。我们已经进入了并喻文化时代。我们所学习的一部分经验、知识已经没用了,而年轻一代所创造的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现代父母们必须看到这一点。

当今,家长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家长和孩子都处在学习的同一起跑线上、孩子对信息的掌握更超前、孩子具有成人中尚未被污染的美好品质,这些品质是家长所不具备的,我们必须向孩子学习。

1.在纯真方面,成人应该向孩子们学习。

孩子看世界的眼睛是纯净的、透明的,心理上没有成人的顾虑和城府,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成人经历了岁月的侵蚀,世事的变迁,深信沉默是金的箴言,要用大人们的成熟练达、圆滑世故来教育孩子,将孩子塑造成大人般处世机敏、玲拢应变。孩子们水晶般的心中容不得半点瑕疵,他们真诚地、不加掩饰地面对这个世界,任何有违于真实世界的人或事都会使他们感到迷惑不解。我们成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多些真诚和坦率,少些矫饰和世故,相互间会消除许多隔膜、偏见和误解,不至于发出人心难测的感叹。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真诚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偏见。狭隘和郁愤,给自己也留下轻松、澄静、透明的心。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女儿请求道:“买一个卷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抽出一支。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地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地说道:“是我搞错了”。世界上最诚实的真话出自孩子之口,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

2.媒介扩大了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而网络迫使我们终生学习。

在阅读时代、电视时代,父母们还可以对孩子们指指点点,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时代,我们的父母还可以对儿童指指点点吗?

在现代社会里,父母不可能再是知识的权威了,孩子每天都向父母讲述最新发布的知识。无论是个人化还是全球化的东西,对父母来说,都是陌生的。

现在70%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他们在网络方面比父母懂得多。患网瘾的青少年更是认为自己在网络上比父母懂得多得多。这样的一个时代必然就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的父母这样需要学习。自古以来许多父母总能找到千万条理由证明他们的孩子还需要好好学习,毫无疑问,这种说法得到不断地响应,尤其当淘气的孩子和我们大人顶起牛来的时候——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犯错误,不听话,需要训练、教育和引导,似乎整个儿童期和青春期都如此。

但对于我们来说感到同样清楚的一点就是——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我们可以向孩子学到不少东西。这不是坏事,向孩子学习,使父母本来要完结的“精神生命”又获得了新生,仿佛和孩子一起重新回到童年时代,父母将从孩子身上再次发现自己!与孩子一同成长,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最大的幸运!

其实,中老年人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学计算机甚至拜孩子为师,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这正显示了终身学习的强大动力。

3.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知之甚少,所掌握的有限的书本知识,还有对生活的某种感受多半是从家庭和学校得来的,很难通过个人的渠道去了解去获得某些新知识。虽然我们也是睁着好奇的眼睛看世界,可是那时的世界是黑白的,给我们提供的色彩太单一了。由于见得少,很难做到识得广。与今天的孩子相比,我们显得是那么单纯,那么幼稚,那么孤陋寡闻。引经据典时,似乎只有那一句话:“这是我爸说的,这是我妈告诉我的”父母亲始终是我们心目中的权威,超越他们好像可望而不可及。

在这一点上,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的时候要幸运得多。今天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在新环境面前孩子们无拘无束。儿童对来自新环境刺激的感受会更为强烈。由于没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的束缚,孩子会发现很多新东西,常常让成年人意想不到。

有位母亲说,太阳升起,阳光穿过云层,发出万丈光芒,晒得大地暖洋洋的。儿子听后,当时没吭声,可过了一会儿,他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妈妈,我发现太阳光是尖的。” “太阳光如果不尖,怎么能刺破云层,晒到大地上来呢?”

从这段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成年人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往往容易满足现成的答案,而孩子们就不一样,他们总是没有羁绊,总是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展开自己的想象。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世界,这一代孩子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和我们成年人相比,孩子身上具备尚未被社会浸染的美好品质,他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都远远超过了我们。同时,他们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懂得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休闲。面对家里的电脑、摄像机、微波炉等新器物,成年人往往心存胆怯,而孩子们却操作起来游刃有余。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代,孩子们比成人更具适应能力。

4.孩子们告诉你什么叫见多识广

你知道地球上什么地方最神秘吗?妈妈会不假思索地说:南极洲、北冰洋。孩子说在北纬30度上下。而且显然很得意,眼睛明亮亮地说:你听着,这些地方都在北纬30度上下。埃及的金字塔、百慕大群岛、喜马拉雅山、四川盆地、耶路撒冷,还有密西西比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及长江的入海口。这一代孩子在接受新事物、了解新信息方面有许多与大人同步的,有些甚至走在了前头。至于对莱昂纳多、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辣妹三人组、四大天王、王菲、崔健、迈克尔·乔丹、辛迪·克劳馥的了解及更不用说了。

来者不拒求知态度使孩子的世界更为宽泛。孩子与成人不同,成人容易怀旧,孩子更多地是想未来。成人对有些事情不懂,比如对现代歌舞,不适应不爱看,就表现出一种轻蔑;孩子们觉得很新鲜,他就要去探索,不保守。成人有太多的结论,看问题比较成熟,容易形成成见。孩子是满脑子的问题,对什么都愿意了解。

孩子接触东西特别快,他不带任何的框框。成人比孩子经历的事情多,但是对事情也特别容易下结论,结论一下,这件事对于我们也就画了句号,那么我们对事情的接受范围就更小。成人拒绝的比较多。孩子们对什么事情都善于接受,对什么事情都画问号,孩子的世界比成人更宽得多。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孩子们比成人更快、更好地掌握了多媒体技术。在有计算机的家庭中,孩子常常成为父母的老师,因为除了他们,几乎没有人可以教父母如何应付不断涌来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潮水。

5.孩子们的创造力往往优于成人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面对一个圆形,家长们除了说出是圆形外,再无其他答案,而孩子们则想象丰富,说出了太阳、苹果、饼干、皮球等一系列答案。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往往不顾清规戒律的制约,也不管客观情理的约束,经常“标新立异”。而家长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人的创新精神更显重要。

6.完全接纳自己

我们习惯了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但这时也为我们的心灵锁上了枷锁,潜意识告诉我们什么是对错,但也许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我们喜欢自己,是因为别人称赞自己;我们对自己不满,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规矩。我们的心灵因为成人世界而变得不再自由。心灵受到约束的人很可能不能自如地表达自我。你会有很多顾虑。你心里想的是我“应该”怎么做,而不是我“愿意”怎样表达。因此,向孩子们学习,在适当的时候为心灵打开枷锁,像孩子一样认同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从而快乐自己。

孩子们遇到开心的事情会笑,遇到悲伤的事情会哭。他们不会去介意周围世界的反应,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完全接纳自己。

如何向孩子学习呢?我们要承认孩子的长处、承认我们和孩子的差距;承认我们在教育孩子不犯错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在不断的犯错误,孩子人无完人,家长也未必就比孩子完美。

家长在孩子面前虚心一点会更加赢得孩子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与孩子交朋友”是许多教育专家的建议,也最体现人格平等。家长要真心和孩子交朋友,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将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

转变观念终身学习。要明白,我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行为方式及习惯有很大一部分已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我们的成见、生活经验以及越来越多的惰性常常阻碍我们看到这一变化。我们的孩子出生在这个新的时代,对这个新的时代有天然的适应能力。进而,现代社会迫使家长转变观念,接受并追崇这样一个理念——向孩子学习应是成年人真正成熟和睿智的标志之一。

放下架子走进孩子,向孩子学习。在对人间善恶、是非、美丑以及光明与灰暗、积极与消极的分辨判断上,儿童无疑要比成人清晰、纯粹得多。这就是成人要向孩子学习的理由。他们就像一块没有杂质的璞玉,拥有一种原生态的透明度。他们的生活比成人要朴实简单、清澈明朗。正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现实功利性因素的阻隔,他们不懂得妥协、欺骗、算计,他们的世界没有成人世界的虚与委蛇、尔虞我诈。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里,谁都知道皇帝什么都没有穿,但最后揭穿真相的却是一个孩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明代李贽写过一篇叫《童心说》的文章。他说,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他认为童心是生命的本色与真意之所在,无论年岁有多大,在生活面前都应该保持一颗童心。遗憾的是,现在有些成年人自己过早地失去童真,丢失了生命初始目的不说,还要将自己被污染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孩子尽早“成熟”,接受成人世界的那套“潜规则”的熏染,为以后的功成名就铺路,这是很多成年人在做的事情。

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知识。然而,他们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正是最宝贵的智力品质,因此能够不受习见的支配,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

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这些正是最宝贵的心灵品质,因此能够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凭真兴趣。

如果一个成人仍葆有这些品质,我们就说他有童心。凡葆有童心的人,往往也善于欣赏儿童,二者其实是一回事。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告诉你做人之道,向你传授学问,帮你解决疑难问题的人,皆可称之为师。古人在谈及教师的资格时,并没有对教师的年龄做出说明。年幼者为师的人也不是没有。当年,曹冲称象的时候只有8岁,却惊动满朝文武,让那些是耄耄老臣自愧不如。同样在今天,我们更不能以年龄的大小判断人的知识的多寡,也不能认为孩子年幼就无法为师。

从文化传承角度说,全部社会文化的传递肯定是由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儿童愈小,愈得接受上一代影响。但是这种传递过程到了一定年龄,到了15岁、18岁,情况就发生了变化。70岁的人要向50岁的人学习,这是肯定的,因为他接受什么都慢了,记不住了,守旧了。50岁的这一代肯定要向30岁的这一代学习。30岁的要向20岁的人学习,也还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他们也可以向20岁的人传递好多东西。

今天,面对在电脑旁熟练操作的孩子,我们不能再用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评价他们,也不能对他们不屑一顾。上一代的人生经历和下一代人已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是跨过一条河,当年父亲走的是公路桥,而今天孩子走的是立交桥。桥发生了变化,两代人过桥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自己过公路桥时的感觉,但是没有理由告诉孩子走公路桥的人一定比走立交桥的人伟大。在使用新器物上,今天的孩子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无法再装模作样地充当权威,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需要和他们一同成长。

孩子们的简单、包容、平等、坚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这些品质往往会被成人从自我经验出发的“呵护”“溺爱”“不吃亏”培养成反向的疑神疑鬼、自私。向孩子学习,重回原点,像孩子一样生活应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然而,又有多少成年人具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呢?

向孩子学习并不意味着成人的幼稚,他标志着成人真正的成熟和睿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