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孩子感悟语言的方法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教给孩子感悟语言的方法

2011-07-07 16:54:11     标签:小升初经验

新课程标准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较重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是不容质疑的。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我们往往会听到教师这样的声音:“读了这段话(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体会)?诚然,这是教师注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做法,也是教师不以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的表现。但是,我们在课堂上也往往会注意到这种现象,(特别是农村学生)能谈体会、感受的只是少数同学。虽然有小部分同学能说会道,这毕竟是不尽如人意的。教学要面向全体,从这一原则出发,以上的课堂现象是很不完美的。

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只能沉默寡言?把头深深地低下?我觉得关键问题是这些学生不会感悟,不知从哪里入手去体会。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一些感悟的方法。

二、联系旧知谈感悟

对一段文字,是否能感受,和个人已有知识、经验有关系。肖伯纳说:“一些人是明智的,不在于他们的经验,而在于他们经验的容量。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经验丰富那么他的感受就会丰富。因此如果能使学生在读文章时,联系起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谈感受,那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例如苏教版第十册的《郑和远航》中有这样一段话:“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如果不教给他们谈感受的方法,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只会说:”我觉得这艘宝船很大。“这种感受虽然正确,但只是很表面的一种认识。要想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入,那就必须动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老师可以这样启发 :“同学们,我们操场的直跑道有多少米?再想想宝船的长度有多少米?你有什么想法?”于是,学生思考并发表这样的感想:我们的操场直跑道有100米,而宝船有148米长,哇,宝船比我们的操场还长啊!由此可见,学生这时的感受已从原来的笼统的“大”转变为具体的“长”。谈感受的话语也从原来的一个“大”字,扩充为现在的灵活的表达。因此,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谈感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更具体地感受文章中的语言,而且表达起来也更真实,更灵活了!

三、结合案例谈感悟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生活和特殊的经历。因此每个人对作品内容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上课的时候如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一些特殊经历来谈感受,更能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

前不久,我上课的时候发现有很多时候学生对文中“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有所理解,但就是不知道怎样来谈自己的理解。于是,我引导:看到了这个成语,读了这个故事,你是否想起了类似的什么事情?慢慢地有学生向我们介绍:有一次,他在学校把一个同学一推,那个同学不幸摔得手肘骨折了。他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并且买了许多水果和营养品带着他去同学家陪礼道歉。妈妈还要求他一定要跟认真地同学说对不起。学生讲得娓娓动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又有其他同学讲述了自己诚恳地向别人道歉的事。这样,同学们对”负荆请罪“这个词语的理解更深了。由此,我觉得让学生讲讲相关的事例,是教学生谈感受的又一方法。这样既为学生找到了谈感受的一个切入口,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何乐不为?

四、移情体验谈感受

阅读过程中,有些情感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但有些是没有经历和感受过的,也不可能亲自去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移情体验。移情体验是指把读者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如苏教版第十册《二泉映月》中,有这样一句话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学生对于这句话,最初的感受是很木然的,只是觉得他双目失明很可怜,再也深入不进去。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把眼睛闭起来,此时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有什么不便?学生们闭上了眼睛并静静地感受着。他们是这样表达的:“此时整个世界对我来说只有黑暗,没有光明,我感到深深的恐惧。”他们说:“生活在如此黑暗的世界中,我走路会摔倒,上街看不见汽车和行人,会被撞倒。”“我生活在这样黑暗的世界中,不能看书,不能看电视,不能上学,不能和同学玩,真是生不如死。”由此可见,学生已把闭眼的感受替代了阿炳的双目失明的感受,他们对于阿炳的痛苦了解得更深了,表达得更丰富了。因此教学中教给孩子移情体验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增强感受,丰富表达,更好地感悟到文本的内质。

四、运用积累谈感悟

有的时候学生内心有很深刻的感受,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处于“不悱不发”的“悱”状态。于是在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只能沉默。如果能教学生运用积累到的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成语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那就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上上《瀑布的葬礼》这一课的时候,当读到“原来,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句话时,笔者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一学生说:“读了这句话,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笔者赞赏地说:“你能运用学到的诗句来谈感受,真不错。”在老师的启发下,又有一学生说:“我想到了‘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这句诗句”可见学生运用积累来谈感受,不仅灵活运用了这些积累,同时也提升了课堂交流的水准,使其它同学也受到了教育。

当然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谈感受,也还有其他种种原因,例如胆怯、教师的态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表达。但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这种现象一定会得到改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