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3日。海淀区结束了小升初。----确切地说,是结束了学生自主择校,剩下的学生只能派位了。
我家老公把那张特殊招生卡交到了人大附中分校,换来了学校发的一张2CM宽10cm长的收条,意味着人分可以去调孩子的档案了。用6万3的代价,结束了儿子的小升初之战。
总结儿子的小升初战役,应验了那句俗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认为我们的战役是失败的,因为代价太高了。6万三呀,能买辆车了。总结失败教训,供大家借鉴吧:
第一、一定要注重跟班主任搞好关系,从4年级开始!!我们就是因为4年级少了一年的三好生,导致推优失败。(当然还有别的原因,但是少一年三好生是最最直接的原因!)
第二、如果你要走这条路,就要坚决,千万不要像我们这样摇摆。坚决的方面包括以下:
1、从4年级开始必须报班。数学、英语。要想办法进入仁华学校,为了仁华学校,外头一定还要报一个高水平的奥数班,不要像我们这样图离家近,随便报一个奥数班。
2、英语这个东西,要么就索性不要。要么就至少三一口语7级,或者类似水平。并且要在6年级上学期就拿到。下学期再拿,就晚了。低于这个水平的任何英语证书,完全没有用!
3、从4年级开始,要参加各类竞赛,希望杯、迎春杯,是个数学比赛就去拿证书。为了拿这些证书,必须另外报冲刺班,效果很好。不要以为随便考一考就能拿证,那种拿证书的冲刺班是有用的。这种证书必须在六年级的上学期拿到,二等以上,3张以上才管用。我家儿子6年级了才去拿了一个证书,不够用的。
4、放大范围,不要只盯着一两家学校。我们就是图离家近,只瞄着人大附、北大附和理工附。最后只好沦落为收费生。现在每一家学校能有自主点招的只有80个左右的学生,名额太少了。所以必须多报几家,才有更多的机会。----特别要说一下理工附中,这个学校就不要报了吧。今年自主招生的人数据说不超过30个人,原本也不是什么好学校,还这么难。我们跟了他的培训班整整一年,最后半年考了4次试,完全浪费感情。
哎,回想儿子这一年来的辛苦和屡遭挫败,再想到我们选择了人分之后这三年又要面对的巨大的压力,真是心灰意冷。
现在我要把话翻转来说:
人生是长跑,小升初未必那么重要。我老公说,他不希望我儿子活的那么累。我的一个同事观察并记录了他周边大约30来个孩子,他得出的结论是,孩子是什么水平,放到任何中学去,未来考大学,还是会回归到相应的水平。
就是说,是金子总会闪光,不用怕埋没;是铜,放到再亮处,也照样会生锈。
但这句话,又有几个家长敢信呢。
小升初,我们可算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