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在儿子期末作文考砸后的反思!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一位家长在儿子期末作文考砸后的反思!

2015-07-22 11:04:21     标签:小升初经验

查字典广州奥数网:目前正值暑假期间,对于想要提高成绩的孩子来说,也正是用功的好时机,来看看家长的分享:一位家长在儿子期末作文考砸后的反思!

一、我心中的暴风雨

期末考试刚过,儿子的语文考砸了。尤其是作文。

家长会的时候,我看了儿子的试卷。一看那考试的题目,当时我就颓了:《我心中的暴风雨》。

晚上吃饭的时候,儿子低着头,以为我会给他来一场“心中的暴风雨”。

我说:“这题目有点不好写。成都的天空全年都是灰蒙蒙的。能感受暴风雨的时候,都不多。”

儿子看了我一眼。没敢接话。

我说:“你们应该写过类似的作文吧。”

凭我对学校的了解,我大概知道,学校教学生写作文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考试前,老师让同学们写2,3个主题的作文,然后,反复修改。然后,把写的稍微好的那篇背下来。考试的时候,把主题词替换一下,默写下来就行了。

为了对付考试,这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要取决于如何把作文写成一种可以方便替换主题的通用结构。上次,月考的时候。儿子班上就遇到了麻烦:他们在考前写的是一篇关于温暖的作文。结果,考试的时候,要写的是主题是“爱”。很多小孩不知道如何变通,或者写的时候,忘了把温暖替换成爱了。所以,几乎全部都考砸了。

儿子说:“书上有篇课文,就是关于暴风雨的。”

我说:“哦,这就是你们就要写暴风雨的原因啊。”

二、好的作文就是用优美的语言,把事情写清楚

吃过饭后,儿子开始做作业。

当天的语文作业,就是写总结。他们语文老师很负责,把班上作文写的好的同学的文字摘录并打印出来,然后,让其他同学对照总结。

儿子在家校本上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平时读书太少,跟同学相比而言,太缺少文学知识和文学素养。

儿子长大后,我很少看见他主动认个错。他知道,我从不动手打人。所以,他经常跟我抬杠,经常能掀起“我心中的暴风雨”。

什么东西能让他马上就认栽了?

我让儿子把他们同学写的作文精选给我看。看完后,当时我就惊了。

孩子们的文字看起来还不错,文字从开始到结束,到处都充满了很有才气的形容词、格言、排比句,一句接着一句。

我跟儿子说:“可以看看。但是,千万不要去学这样的东西。”

儿子的眼光有点迟疑。

我说:“你们同学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去学。但是,这种文风千万不要学。你现在,应该庆幸自己还没写成这样。”

“我发现你的身上有个奇怪的地方。你暑假的作文写得很棒。你上学的作文就写的很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暑假的作文,都是你自己想写的东西,都是你深思熟虑的东西。但是,你一上学的时候,你就换了一个人似的。不知道该如何写了。我也很奇怪。你怎么就不能保持一致呢。”

儿子说:“我要是按自己的想法写的话,我的作文就不会过关。老师就会让我重写。有时,我自己也觉得奇怪:为什么我多写一些比喻句,多写一些排比句,就会得到A。其实,我知道自己是在瞎写。”

那天晚上,我在家校本上写了一些看法:

写作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如果你是初学者,没有太多的技巧的话,就坚持两点好了。一是写你熟悉的东西,二是用简单的方式写,写清楚就行。

清晰的叙述,不需要在文字中滥用华丽的词藻,或者过度地引用他人的话。没有实质的内容的时候,才用得上空洞的词语来支撑,没有自己想说的话,才用得上别人的话来凑字数。

第二天,老师在本上面跟了一句:好的作文就是用优美的语言,把事情写清楚。

三、如果太多的孩子都害怕写作,那这就不单单是孩子的问题

我不知道中国的小孩,尤其是语文不好的小孩,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都怕写作文。

我小时候也是。上中学的时候,语文最差了,经常就是作文拖后腿。

每次写东西,都跟上刀山,下火海一样:

拿到一个题目,半天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总是在拿到题目的时候,回忆老师讲过些什么。然后,去想范文里面有什么。

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好后。就看老师和家长的脸色。过关了,就松了口气。没过关,就胡乱修改一通。

小时候,怕写作文的孩子都缺乏安全感:你不知道大人们的标准在哪儿。你只能迎合,也只能猜。写作文,就如同碰运气一样。

我们几乎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你能多阅读,多记点东西。那么,你的作文,就会好很多。

我也几乎一度要相信:很多人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有语言感觉,天生就会写有文采的东西。而剩下的人,比如我,则是苦命的孩子。语言如同一座永远无法逾越的山峰。

我想:儿子现在的处境,几乎跟我当年完全一样。我唯一肯定跟过去不同的是:我决心帮助他翻越这座山峰。

在离开学校很多年后,我认为自己看到了语言教育中的一些痼疾。我坚持这样的观点:如果太多的孩子都害怕写作,那么这些问题,就不单单是孩子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本身存在很多粗糙的做法,要负很大的责任:

1、孩子们没有时间读书,也没有人教育他们如何读书。孩子们都在读课本,而对课本的使用过于依赖。老师们总想塞给他们知识,并没有办法启发他们的心智。

2、语文老师本身只在文学领域里面讲授语文,总体的视野相对狭窄,似乎离开了文学,语文什么都不是,把语文看窄了。

3、为了考试,不论是阅读和写作文,都充满了功利性:为了方便起见,所有的东西,都是用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试想一下,你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不敢确定自己的感觉,你不敢写出有着真实体验的粗糙的句子。你没有任何方向感,你不知道自己从何开始,要去到哪里。你怎么可能做好一件事情?!

如果你的问题只是如何装满一个垃圾箱,你只能想:我得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东西呢?

四、你要写文字的时候,一定要首先问自己:我到底要传达给读者什么东西?

某天,我跟儿子讲了一篇海明威的小说。我只是想让儿子了解这样一个事实:

好的文字,不是词语堆砌出来的。海明威写了一个关于小孩害怕的故事,他居然连“毛骨悚然”都不说。

我跟儿子说:“你要写文字的时候,一定要首先问自己。我到底要传达给读者什么东西:是一种体验,还是一个特别的场景。你首先要抓住那种吸引你的东西。你要注意那种整体的感受,然后,才去想细节。”

“不要一开始就想,我在这篇文章里面,要用哪些名人的句子,什么地方又该写排比了。这是脑残的写法。绝不可以这样做。”

“如果你都不确定要写什么,那就别写。放一放,直到你找到那个点为止。你想啊,你都没有方向,你的文字就会象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弄得你无法收拾。”

“你现在写东西,不要写太复杂。就抓住一个点来写。你想好一个点了以后,就去想:用什么素材才能把要表现的东西的因果关系表达清楚。”

“文字中的因果关系,是很重要的。就象你挖了条沟,让你的素材象水一样在里面往前走。你的叙述沿着设计好的方向,把读者引导到该去的地方。”

“有时,你都不一定非要得出什么结论:那些关于人生的意义,能不说最好别说。你的结论不是一颗野草,硬生生地在文章的尾巴上面长出来的。你的感受、体验和结论,在你的文字展开的过程中,读者就已经知道了。”

儿子按照我的提示,写了一篇练习的作文,名字是《抢饭》。写的是在学校里面中午吃饭的事情。

我跟儿子说:“还可以写得更详细一些。但是,我看到了很真实的画面。很棒,就这样写。”

“你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写东西的时候,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倾诉的愿望有多强烈,你的自我感觉有多强烈。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控制住叙述,就把句子写短一些。哪怕是一句句地说,说清楚就行。你每句话说清楚了,大体的逻辑结构,也没什么问题。这文字写的,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写的多了,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五、我决定做儿子的首席语文老师,教给他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周末的时候,儿子的作业是写关于旅游的作文。老师的要求是:要在一次旅游过程中,描写出沿途的风景,最后,要根据这个风景得出关于人生的意义。

儿子写了一篇《狗尾巴草》,我觉得:那些风景的描写真是跟狗尾巴一样。

当时,我就意识到:语言教育的环境,太不令人乐观了。正因为如此,我决定做儿子的首席语文老师。我希望教给他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平时,我花很多时间看很多教育的书,从专业论文到学校的课本。最近,就在看《美国语文》,真算是开拓了眼界。

这是中国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教材。也是让我一看就喜欢的那种语文课本。

在书的内页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选编的课文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完整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教程很好地平衡了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强调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个性思维的独特体验,既是语文教程,也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

这本书本身对于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和对照:

他们的语文课文为什么要这样编选?他们的习题为何设计得如此开放?他们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有何不同?

看《美国语文》,让我想起一篇风靡网络的文字:《美国老师如何讲“灰姑娘”》。两者的感受是一种惊人的相似:

他们的语言教育,包含了很多东西:既有道德的诉求,又有逻辑推理、说理性分析,还有关于人性的理解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等等。

他们的教育贯穿始终的信念是:曾经的历史告诉了他们什么,哪些历史的东西值得去维护,哪些历史的教训值得去深思。他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走到了今天。他们应该走向什么样的未来。

他们思考的问题是:在现代社会里,需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思考和表达?

到底需要培养的是怎么样的人?是听话的乖娃娃,还是未来的主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