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理解的两种情况
一般来说,学生做阅读理解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看阅读材料再看题,另一种是先看题,再返回来看阅读材料,这两种都是找到答案的途径。
下面我要说这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我喜欢让同学们运用第一种方法,也就是先阅读再做题,因为仔细研读阅读材料,整体感知阅读材料内容,这是解答阅读题的至为关键的第一步。研读阅读原文,整体感知原文是因为所有阅读理解习题的答案都是显现或隐藏在原文之中的。这是解答阅读题的一个总原则。如果有了这样清醒的意识,那么在解答问题时就不会担心找不到答案了。
如果你先看题目,再去阅读材料,做题目有时会受到先入为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全局上把握这个材料,尤其对一些要求你正确理解和判断全文意思的题,就更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
第二种情况:就在是在考试的时候,因为时间受到了限制,需要我们做题正确,还要有速度,这种情况下,我喜欢让同学们运用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先看题目要求再阅读。
二、抓重点词句的解读
试卷中经常会有对文中关键词语意思或找近义词、反义词的题目,我们一般要从该词字面和上下文相结合,来准确解答。
当出现对关键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时候,可从两个方面来思考,第一是结构方面,第二是内容表达方式方面。从结构方面,要明确句子所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相同。
1、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处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则是或强调突出,或呼应上文、或承上启下。
3、处在文章的结尾,往往有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等作用。
4、从内容表达方式方面,句子若是使用了修辞手。
法,可从修辞手法的作用方面来解答,比如采用比喻、拟人的句子是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为了强调,采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是为了增强文章气势等。
当试卷中出现写阅读原文感受或启示的题目时,我们应该能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再结合原文的题目或关键句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循序渐进来解题
粗心和漏题是我们小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经常犯的错误,因为阅读理解后面一般都有好几个子题目排列在一起,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咬文嚼字”,仔细审清题后,应按照试题的顺序一一来做答,这样不会漏题,还因为试题的安排,一般都是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感悟,因此,拿到试卷可以按试题的前后顺序去做。但遇到难题一时答不出来,千万不要停止不前,耗费时间,可以用铅笔做一个记号(但是一定要明显,否则容易看不见)等到全部完成试题后再回过头来逐一解决。
在很多次的考试中,同学们的漏题现象就是这样造成的,想最后做结果最后就忘记了。
总之,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阅读中认真理解,审清题意,遵循一定的阅读思路和解题方法,你就能事半功倍、得心应手,获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