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择校兴起"互换住房"
“择校而居”的家长总免不了为搬家、租房烦恼。沪上有家长开始发帖寻觅条件相当的房子“交换居住”,但前提是换房者双方的家附近都有彼此就读的学校,现代版“孟母三迁”换房而居为了节约成本,虽融入了时代特点,但也凸显了现代人的无奈。
昨天,记者在某育儿论坛的“上外附小”圈子里,发现一篇“有愿意互换住房的吗?”的帖子。
家长称,自己家住上外附小附近,但孩子在新华初级中学读书,坐车约8、9站路,为了保证孩子的睡眠,想和上外附小的家长“换房居住”,前提是换房对象必须家住新华初级中学附近。
这位家长进一步说明,他们的房型是2室2厅的,90平方米左右,小区环境不错,“要求和我们条件相当的房子换着居住,这样大家都比较爱惜对方的房子,也用不着三天两头为出租而烦恼。”
帖子发出后,立即有家长回应表示愿意换房,且会像住在自己家一样爱护。
就像这位发帖家长一样,“择校而居”并非一劳永逸,随着孩子的升学,新的矛盾又接踵而至。记者采访发现,现如今,随着“择校热”的日渐升温,家长孩子也越来越累了。
每天早上6:30,天刚蒙蒙亮,家住闵行区平吉二村的初二学生小杰就已坐上了764路公交车,乘车约40分钟,赶到徐汇区田林一带一所口碑不错的中学上学。下午5点,小杰晚托班放学,乘车回家,饿了就啃几口饼干,在拥挤不堪的车厢内,他还吃力地掏出英语书,默背着单词。
“孩子起早贪黑太苦了,我们也实在没办法!”小杰妈妈感叹说,自己小区附近没什么好中学,“名气稍响一些的都是民办学校,实在太贵,工薪阶层难以负担。虽然最近附近也新建了一所中学,但毕竟资历尚浅,把孩子送进去还是不放心。”
专家提醒
建议家长理性对待择校
“对于一些择校家庭而言,租房实际上比"换房居住"更具操作性,租房在一些择校族中也更为普遍。”市教科院研究员吴增强表示,不管是“换房居住”还是“择校而居”都无可厚非,其中折射出家长的无奈,追根究底,还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的。
吴老师表示,一方面,有关教育部门应在办好每一所学校上下功夫,尤其是城郊地区,尽量减少这种无奈而辛酸的现代“孟母三迁”。另一方面,他也提醒家长,择校不要盲从,应理性对待,要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而不是挤破头进最好的学校。
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搬迁”之路,眼光总盯着几所名气响的好学校,吴老师说,这实际上都是非理性的,不仅成本巨大,更制造了教育不公平。频繁的“搬迁”对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家庭“幸福指数”会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