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包含三个层次目标)
1.增进心理健康。班级心理教育的基础目标,就是通过班级心理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进行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能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保持乐观、稳定的积极心态。
2.优化心理素质。这要求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以及其他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适应关系,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3.开发心理潜能。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不仅要造就他们与未来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心理素质,更要造就他们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创造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开发人的心理潜能。班主任要从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教育的成功经验那里,吸收和借鉴一些开发心理潜能的经验,如思维训练教学、开发右脑教育、创造能力培养,以及旨在提高情商水平的情感教育等,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尽可能多地发挥他们远未发挥出来的心理潜能,使弱智者增智,低能者增能;使智者更智,能者更能。
(二)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
1. 以科学为指针
2. 以全体为对象
3. 以活动为前提
4. 以发展为重点
5. 以尊重为基础
6. 以自助为目的
(三)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
2. 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3. 能承受挫折
4. 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
5. 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6. 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7. 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8. 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