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06年9月起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分班现象却一直是屡禁不止。今年6月份,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相继重申禁令。而记者近日暗访发现,旨在分班的“摸底测试”,仍有部分学校在初中新生中半遮半掩地进行。
初中新生,暑期仍为“分班”忙
“孩子为小升初奋斗好几年了,不能在最后的节骨眼上掉队啊!”儿子升到初中名校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学校8月份组织入学测试,本来暑期打算带儿子去香港迪斯尼乐园游玩的,但他还是急忙给儿子报了辅导班。
记者了解到,从6月底开始,南京一些知名培训机构里就挤满了准备应对分班考试的小学毕业生;培训周期一般为2周,针对不同学校的分班考试,开设不同的培训班,挺受家长和学生的追捧。
“分班”背后,家长们也在PK
“小孩心智还不成熟,这么早就被迫接受三六九等式分班,弄不好会给他带来一辈子心理阴影。”王女士很不赞成学校分班,她担心孩子分进普通班,自尊心大受打击,同时,也怕学校只顾尖子生而弱化了普通班的师资配备。
而崔女士却因儿子升入的初中不分班,有些痛苦:“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同样的教学进度,照顾了学习差的,那学习好的肯定‘吃不饱’。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差生拖后腿。”记者发现,期望分班的家长,孩子大多成绩较好,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重点班的保证,孩子的进步就会受影响。马女士语气很坚决:“一定要进实验班,高中才有可能冲上南外!她说,女儿在摇中南外电脑号之后,测试中因10分之差而与心目中的名校失之交臂,情绪一落千丈”。现在,签了一所设立实验班的初中校,她不仅给女儿报了大家都上的培训班,还特意请了三个家教老师,一对一单独辅导语数外。
升入一所公办名校的初中新生张晓说,学校没有分班考,她也不在意进什么班,但父母很重视,已经在打探“学校教职工的子女会聚集到什么班”——据说,这样的班一般都是“重点班”。
“事实上,这种‘分班考’是在打擦边球。”一位公办初中校的校长说,南京教育主管部门不允许设立“实验班”,但因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允许分层教学。而由于目前小升初没有统一的入学标准,有些学校往往借口“为分层教学做准备,测试只是为摸清新生学习状况”,进行“分班考”。他透露,这个暑期,除了坚称不分班的学校没有动作外,禁令之下仍有学校在7月上旬就悄悄完成了“分班考”,还有一些学校,则持观望态度。
“打这种擦边球,实属无奈之举。”一位普通中学的校长坦言,如果不对好学生承诺实验班,学区内的好生源就会流向名校,“学校中考成绩上不去,生源自然萎缩,还怎么办学呢?”
玄武外国语学校的董事长孙菊生说,“每年5月份‘小升初’生源大战之际,一些好学生的家长就要求分班,闹得很厉害。”但他的学校坚持不分班,因而差不多每年都有10来个好学生流向了别的学校。孙校长的语气有些惋惜:“好生源就是生命线。”另一位民办初中的校长认为,分班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争取高端生源的“竞争方式”。
“分班”,别再“一厢情愿”了
“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很重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永和说,“分班”无形中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部分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同时,不少孩子自尊心受伤害,乃至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学校设立“重点班”,也会在无形中产生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损害教育公平。“如果学校以这种方式吸引生源,也只是饮鸩止渴,对学校的长久发展不利。学校应当立足于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当然,义务教育阶段提倡的均衡教育,是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享受同等教育资源。”刘永和认为,学校根据自己传统教学优势,设立特长班、兴趣班等,促进不同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的分班方式,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挂羊头卖狗肉”,巧借名目设立重点班,则应坚决抵制。
刚与小学毕业班同学一块从西藏游玩归来的王丹,说起分班,很有想法,“这样的分班,只是一些家长的一厢情愿,学生有几个欢迎呢?”她举例自己小学班里的同学“不同个性,不同爱好,大家都有彼此欣赏和学习的地方,在一起非常开心。为什么一定要拿成绩来衡量、来划分群体呢?”她很庆幸——庆幸自己升入的学校不分这样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