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升初非京籍学生的“同城待遇”问题分析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0年小升初非京籍学生的“同城待遇”问题分析

2010-04-26 09:03:08     标签:小升初专家指导

本文选自e度教育论坛,点击查看原文

导读:e度教育论坛专家闻风今天凌晨2点发帖,分析非京籍学生的“同城待遇”问题。以下是原文:

这次离开E度论坛时间最长,没一点时间写东西!不过看到近来幼升小、小升初的巨大变化,还是忍不住要说说清楚,请各位家长仔细揣摩揣摩。

北京的小升初今年开始最时髦的词可能就是非京籍学生的“同城待遇”问题。它被看作是是一种进步和人文关怀,我大致是同意这个观点的,也可以说是2010年北京小升初露出的最灿烂的笑脸。非京籍的家长是很欢迎的。透过各种数据我来分析一下这笑脸背后可能潜伏的“杀机”。

1.

对非京籍学生实行同城待遇后,他们的“权利”优势将超过京籍学生,但有一个“死结”。

小升初的时候,非京籍学生(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只要获得所在区县的居住证明、暂住证等持原籍的户口证明就可自由地享受到原来只有北京籍学生才能享受到的推优、特长、大派位等招生形式,升学成本会比要求或学籍或户籍或实际居住地的北京籍学生低很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非京籍学生的流动性性价比和自由程度更是京籍学生比不了的。但虽有这一强烈的利好,但非京籍学生日后可能会陷入巨大的失落。目前中考、高考还没有对非京籍学生开放,仅在小升初开放会导致他们日后的心理失衡。比如说,他们在小升初进入一流的中学后即便日后学习再好也无法参加北京的中考和高考,最多只能算作是借考或借读而且花费不菲,最终的结局还只能是回到原籍参加升学;再比如说,这些非京籍的学生在中考、高考时会突然发现原本比他们差的大量北京籍学生却能进入好的高中和大学而他们却不行。这强烈说明,不解决非京籍学生更为重要的中考、高考的出口问题,小升初的“同城待遇”几乎形同虚设。

2.

对非京籍学生实行同城待遇将导致北京教育资源在小升初阶段骤然紧张,竞争再加剧!

就这一点而言,受影响最大的是海淀区、朝阳区和丰台区。

A.2010年海淀区小升初人数约为2万人,其中外地生源7100人左右,往年在海淀区只有本市户籍学生才能参加大派位的人数约为5000人,实行同城待遇后海淀区仅参加大派位的学生总数将可能达到1万人。在没执行同城待遇前,海淀区每年小升初约有1.3万北京籍的学生竞争推优、共建、特长、点招和大派位,其中约8000人在推优、特长、点招、共建中获得录取资格。执行同城待遇后海淀区的大派位竞争者的人数达到1万后,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和难度将基本相当于推优、共建、特长、点招四者相加之和。说白了,也就是进入一般中学好的班或进入好的中学大派位班的难度和进入重点初中普通班或进入重点初中实验班的难度几乎相当了。这会产生一个问题:以后海淀区任何一所初中校(RDF中也不例外)的大派位班或整个学校都肯定会有50%以上的学生是非北京户籍的学生!目前,海淀区所有小学生中外地生员约占学生总数的35%。

B.朝阳区2010年小升初总人数为1.1万人,非京籍学生总数至少占到50%。实行同城待遇后,参与优质中学竞争的人数将至少增加1倍以上,优质中学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朝阳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激烈程度难以言状。

C.2010年丰台区小升初人数9000人左右,其中外地生员4000人左右,外地学生占比45%,参与优质初中竞争的人数将至少增加80%以上,丰台区优质初中更是稀缺,受跨区限制的影响,最受认可的唯一的12中面临的竞争压力可能会超过RDF中、北京四中等北京市一线名校。

D.再说说中心四城区和石景山区。东城区今年小升初人数约5000人左右,外地学生约500人左右;西城区2010年小升初人数约5300人,外地学生不到550人;宣武区小升初人数在4000左右,外地生源400多人,崇文区3000人左右小升初,外地生员不足400人。石景山区小升初人数约3000人,北京户籍学生1800人左右,外地学生接近占到40%的比例,若实行同城待遇,石景山区的竞争压力也会上升较快。城四区的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外地生源所占比例一般在10%或稍多一点,执行同城待遇的话所受的冲击相对小的很多。东城、西城优质初中学位都较多,应该说所受冲击是最小的。随着2011、2012、2013、2014年的到来幼升小的学生人数会成1倍、2倍、3倍增长,但优质教育资源不可能增长这样迅速,从以上的分析大家应该做一个预估,特别是2010年及以后幼升小的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和实体对策,区域问题应该是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3.北京学生在呼号!外地学生有了一个痛苦的“双保险”。

对外地生员实施同城待遇后,北京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在呼吁也应该给北京的学生同城待遇。相比对外地户籍学生的同城待遇,北京的学生跨区限制越来越严格,户口、学籍、房子等被一个个用来限制,推优、特长、点招、大派位等更多的是同区甚至是同学区的待遇,自由的程度越来越小,北京籍家长学生做出“同城待遇”的呼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外地生的双保险,主要是指根据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特点,一个非京籍的学生如果在接受义务教育,他(她)如果离开了原籍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原籍的财政部门根据这个学生户籍的登记地在其义务教育阶段会对每个学生实施按人头拨款,是否离开原籍地不受影响;如果落脚的城市对这个学生实施教育、升学的同城待遇,那么这个学生同样会得到该城市财政部门的按照人头对他(她)再次拨款,这叫做义务教育的双保险。这样说来这些学生的教育保障程度会更好。不过,这个双保险是痛苦的,因为一个人的教育需要连续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当一个学生已经和他们的父母融入到另一个城市后,任何改变都会带来不适应甚至丧失许多早已积聚的机会。中考、高考的非开放性使这些非京籍的学生在未来升学的抉择上只能做出痛苦的诀别!

4.

北京小升初同城待遇最后可能是费力不讨好导致各方都有怨言。

第一,

北京的家长会觉得小升初更加险恶从而给家庭和孩子增加负担;

第二,

外地家长可能会一时高兴,可随着中考、高考的严格限制,不得不让孩子痛苦离去,心中不免失落:这个城市最终并没有完全接纳我们!

第三,

小升初北京籍的学生机会大幅度减少,中考、高考时机会又显著增加,冰火两重天,跌宕起伏,提心吊胆的日子不会有一天轻松,心里肯定高兴不起来。

第四,

重点初中更加火爆,但中考、高考才是最后的硬道理,随着北京各重点初中外地优质生源的不得不离去,北京各重点高中优质本地生员将出现稀缺,为了维护名校的声誉,北京最好的高中不可能大幅度降低分数线录取普通初中毕业的本地生员,这将导致顶尖中学的顶尖学生减少,人数不足,班级规模缩小,实行小班教学,而普通高中人数并未减少,很多学生只能望重点高中兴叹,导致优质教育资源更加成为少数人的专享;

第五,

北京籍学生的家长对大派位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恐惧感,会千方百计通过上课外补习、关系、共建等多种方式尽可能让孩子不参加大派位,大派位有可能成为弱势家庭、弱势学生无奈的选择。

从幼升小到孩子高中毕业要历经12年,这变化的12年、这捉摸不透的一轮回、这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一个时代,各位家长的心情可能时而高兴时而忧郁和惊恐,高兴可能只是一瞬间,考验却是紧紧相随,个中滋味又怎能不令人身心阴郁?

2010年北京市小升初“推优”、大派位进入优质中学的比例和难易程度曝光

东城区:全区毕业人数约5000人。全区整体推优比例15%,每所小学都是15%的比例,没有例外。名校接收大派位生比例:二中分校、五中分校的比例各为6%;171中学和东直门中学为30%,55中和166中学的比例为 50%。

西城区:全区推优比例30%。每所学校都是30%,没有例外。四中、实验中学、八中、师大二附中、13分接收大派位生的比例是7%;西城外国语、月坛中学接收大派位学生的比例是10%,以上这些学校接收大派位总规模为8个班320人;161中、35中原来就已经接收大派位,保持不变。西城区毕业小学生总人数5300人,其中有1600人将获得推优资格。

海淀区:毕业生总数约2万人,2600人可获得推优资格,总推优比例13%。不是每所学校都是13%,比例上有最高4%的差异。

朝阳区:1.1万人毕业。推优学校从2009年的10所增加到23所,从70人增加到600人,总推优比例5.46%,每所学校没有固定比例。最主要的接收对象是市级三好学生或等同于市级的三好学生。因此可以推断,朝阳区所有各重点中学大派位比例肯定都不会达到5%。

崇文区:推优比例20%。接收学校是:汇文中学、11中学、50中学、109中学、广渠门中学、文汇中学、前门外国语学校、11中学分校,可以填报3个志愿。崇文区的特点是,推优学生所在的班编号在前,大派位学生所在班编号居后。比如,初一·一班就是最好的优质生员班,初一·八班就是最差的大派位班。

宣武区:有八种小升初方式没有明确的统一推优方式。基本是家长自己联系学校双向选择、归口划片、共建、自主招生、调剂分配、九年直升等方式。

石景山区:推优人数约在10%,200多人。除推优外16所中学与30多所小学对口分配,每所中学相应对应1到3所小学,所对口的小学、中学每年都有调整。

点击显示
上一篇:推优提醒及重点中学优劣势分析
下一篇:小升初中逐渐唱主角的民办中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