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奥数网讯 初中数学靠什么取胜?!初中数学有这样一条“定律”: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级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也就是说,随着学习的深入,初中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差距会不断拉大。那么怎样才能在这样的两极分化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天上”,而不是“地下”呢?换句话说:初中数学靠什么取胜?
作为查字典的一位新初一数学老师,我的答案是习惯。
一、为什么是习惯是习惯而不是基础。
很多人认为好成绩靠基础,基础好自然比别的同学接受能力强,学得更快。甚至有的家长会说,我12岁小学刚毕业,初一的数学都能看懂。不可否认,小学学习基础好的同学(特别是学习过小学奥数的同学),基本上可以自学看懂大部分的初一的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就能一直如鱼得水,笑到最后。甚至,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越学越吃力,越来越跟不上。
原因有三:(1)通过自学学习的内容只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而孩子忽略的部分往往就成为得分的关键;(2)这部分同学在前期通过自学就得到了比较好的成绩,会在心理上飘起来,就可能会小看别的同学,甚至小看老师;(3)这些孩子很可能尝到了自学的甜头后不愿意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从而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恶果,对孩子的长远学习是非常不利的。相反,基础不好的同学如果在初中学习一开始就养成一些好习惯,比如好好听老师讲课,课堂认真记笔记(当然好习惯不止是这些)等等,在之后的学习中则会比较轻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越学越有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这里并不是说基础好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而是说,相对于基础来说,习惯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不管学习基础如何,同学们都要从零开始,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主导了学习效率。很多人可能又要提出反对意见了,认为学习效率应该是智商决定的。
是的,智商的确应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我要说的是:其一,智商是基本定格的事情,一般人很难提高智商;其二,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大部分学生的智商都是差不了太多的;其三,初中数学对智商的要求并不高,并没有太多发散思维的题目,考的主要是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灵活运用,这对于正常孩子的智商简直是小菜一碟。所以我说,习惯主导了孩子的学习效率。依靠习惯,就能在初中的学习中取胜!
二、如何形成习惯行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这个我曾经试过。我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特别不爱读书,特别不喜欢文字性的东西,就喜欢看电视。当时我妈妈就跟我商量说,如果你想继续看电视,就每天读一页书。当时妈妈让我读的书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于是我为了能看电视,就必须每天在看电视之前先看一页书。
刚开始每次到了要读书的时候就犯愁,不过还好,就一页,况且看完就可以看电视了。也记不清过了多久,我慢慢进入书中的剧情了,就像看电视连续剧,很期待后面的剧情怎么发展。当时好像是不到一个月就看完了。然后又看了《三国演义》。再后来妈妈就开始担心另外一件事了,怕我晚上不睡觉,就爱抱着书看。而我爱看书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所以说,习惯在于重复。对于刚进入初一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的契机,因为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重复,要改变一个习惯就不是那么轻松的事了(比如戒烟)。但正如我的故事里那样,督促者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时候,需要家长来扮演这个督促者的角色。这里希望各位同学不要抵触,各位家长也要注意方法。那么在哪些地方需要家长来帮忙督促呢?很简单,在家里。完成作业,课前预习,错题归纳等等,这些习惯都是在家里养成的。所以,辛苦各位家长了,就二十一天,只需要二十一天。
三、哪些习惯那么有哪些习惯需要大家养成呢?大家也可以一起想想分享一下自己认为的好习惯,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