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宁波小升初逐渐的接近尾声了,接下来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小升初的衔接了。下面是查字典宁波奥数网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去衔接小升初。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释词:
1、项为之强; 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
更多相关信息<<[小升初衔接]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五经”指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 不愠() 三省() 罔() 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6.“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
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10.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1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
14.只读书而不动脑筋不行,一味空想而不去读书也不对,这方面孔子曾有精辟的论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16.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
17.《<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19.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问句用了______ 的修辞手法。
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一
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 ,后四句写 。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 ,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③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其二
①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②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
③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④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
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
(2)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最后两句诗与诗正文内容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
4.描述“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写的画面。
5.诗中的“若”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① 、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______ ”“______ ”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次日黎明时的独特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怀念家乡的诗句____,写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__
次北固山下 颈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1、这是( )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 “鸿雁传书”或 “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
8.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10.“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些,是吗?说说道理
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次北固山下》诗人看到的景色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写野花与春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钱塘湖春行》中,展现西湖山光水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景物特征的两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最爱” 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辛弃疾( )朝词人。字( ),号( ),与( )并称「苏辛」
西江月辛弃疾首词的上片勾画的农村夏夜图的怎样特点
辛弃疾的《西江月〉〉中运用嗅觉,听觉结合写农村夏夜美景的词句是什么
西江月辛弃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声音有什么作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描写的静态景物有什么,描写动态景物有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的抒情时说,“忽见”二字是表现词人心情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1.这是一首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词的上片" , "两句从嗅觉和听觉上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丰收喜悦的心情。(2)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波澜变幻,骤雨将至时"路转""忽见"的描写,既衬托出诗人 ,又表现了其 。
2.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 (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 的心情。(2)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
3.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2)"路转溪桥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4.这首词描绘了一幅 的图画,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5.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
6.关于这首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的是秋天的景象。 B、“西江月”是词牌名。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此处是出现、显现的意思。
7.词中以“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8.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 ,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卒章显志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天黄昏旅行图,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这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__,号________,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 ,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 。
内容及写法理解
1、《观沧海》:(1)、虚实结合,在实写时注意了动静结合。想象与夸张手法的运用。(2)、主旨;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3)、感情基调:慷慨激昂,豪迈雄奇
2、《次北固山下》:写景抒情诗;主旨:写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3、《钱塘湖春行》:(1)、写景的角度:动物、植物或动静结合。
(2)、点题字:爱
(3)、抒发了诗人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4、《天净沙·秋思》:衬托的写法;抒写羁旅之思。
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明清: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七八个星/天外 B、江春/入/旧年
C、几处/早莺/争暖/树 D、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报复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描绘优美宁静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中写到了山和水,这由哪两句点出,而哪句又说明此诗写的是“寺“这一特定的场所?
2、尾联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用四字成语概括)
1.颔联写了什么?
2.简要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所写的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你能再举出你学过的一首诗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怀念朋友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级偏远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景物很多,为什么诗人单单取杨花子规来写?
诗中融情于景,寄托对友人漂泊的深深牵挂之情的句子是;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1.全诗思绪都围绕“_____”字来抒写。
2.“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含着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叹。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1.词中对人物动作描写运用了哪几个动词?
2.“争渡,争渡”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1.《如梦令》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___,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___”和“___”。
4.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后两句的修辞手法设问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 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 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我们常说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 正如诗中所说:( ) (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 时 回头再看那些困难 就会觉得 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正是( ) (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 努力奋斗 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 空悲切 直后悔 这正是( ) ( )
在这篇文章里“源头活水”是什么? “清如许”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