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很多人都会问,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这问题每问一个人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答案出现。世界上没有固定的方法,只有合适的读书方法。懂得合适的读书方法,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就是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用什么样的方法阅读。
有些书,比如许多相当于甜食类的书,读来“不求甚解”即可;许多相当于主食类的书,读来“观其大略”即可;读相当于美食类的书,以及相当于蔬果类的书,则需要用上“熟读精思”。
“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各有所用。读一些需要你“熟读精思”的书,你用“不求甚解”的方法,那是糟蹋;读一些只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
第二,可以很快知道怎么判断一本书属于那类“饮食”。
如今,书店里、图书馆里、网络上,太多的阅读选择,披着各类外衣,试图吸引我们的光。
仅以书店为例,以目前新书的出版速度来说,一个星期没进你常去的那家书店,你可能就以为自己走进一家新的书店,以为新书平台上大部分书已经更换过一遍。这么多书,你该从何选择?
遇上一本你看来不错的书,先是随意翻阅一下,这就是“不求甚解”;然后,从书的封面、封底、作者介绍、作者前言、目录这几个部分对这本书“观其大略”;再后来,挑一个和全书精神最呼应,也是目录或前言里作者最看重的段落,仔细地“熟读精思”三五分钟。这三个步骤下来,应该足以让你判断出是让这本书就此留在柜台上,还是需要把它带回家。
第三,对于买书回家或借回家的书,知道如何享用它的精髓。
对于有的书,你可以坐进沙发,“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地读完;有的书要“观其大略”,做些笔记,放到书架上,待日后查阅;有的书要部分“观其大略”,部分“熟读精思”。有的书要全书“熟读精思”,一遍两遍三遍地读。许多思想深邃的经典都有这个特点。由于它们涵盖的方面既深且广,不一遍又一遍地熟读精思,等于是最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