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计算孩子参加终极目标校的考试成功率,我开始搜集孩子考试时潜在竞争对手的信息。冬令营时我曾经留意了一下,参加的14名孩子,2人为5年级,剩下均为6年级,3人为朝阳区的孩子,分别来自朝阳区两所金帆民乐团,从专业水平上看,有两个孩子不如儿子,另外有两个西城区的(包括我儿子),来自海淀区的一共有9人,这样看来海淀区的孩子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专业水平较高的几个孩子来自中关村二小艺术班和海淀区艺术节一等奖的两个孩子,但海淀区中学的金帆交响乐团和民乐团也多,招收该乐器的特长生也多,这样分散下来,也存在补缺的可能。
3月份我们接到了保底校的通知,有意向去的特长生参加乐团排练。参加保底校排练的第一天就获得了一个可喜的信息,参加终极目标校冬令营的一个朝阳的孩子已经提前签约我们的保底校,等于退出了终极目标校的竞争,儿子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我问其何故,其曰:“那个学校多难考呀……”
一个多月参加保底校的排练,让儿子的专业水平有了一个提高,却也让我对这个学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越了解越觉得这个学校不适合儿子,这个学校艺术班单独分班,而且和儿子一起参加这一乐器排练的小六孩子一共有8人,其中有2人因为是朝阳跨区西城已经提前签约,这就意味着这所学校这个专业的录取名额又少了两个,而且其他5名西城的孩子均来自同一所金帆民乐小学。此时不是对儿子的专业水平没有信心,而是对这些孩子将分在同一个班产生了不和谐的预感,不同素质的孩子分在一个班,相互会受影响。
进入4月,第一目标校也有不太好的信息传来,今年该校的民乐只招收5-6名孩子,其中分给儿子的器乐的名额只有一个,而且已经得知该校一个老师的孩子预备以这个特长考这个学校,而在中国现阶段的这种所谓的考试体制下,老师的孩子无疑让我们这种没背景的孩子在此时有望洋兴叹的感觉,我不得不开始再谋划下一个目标校。
我把目光重新投向了终极目标校,再次开始分析儿子考取的可能性。海淀区的艺术节获奖名单公示不久就被我保存在电脑里,经常打开研究潜在对手的信息,海淀区艺术节6年级一等奖两名,不出意外均会出现在终极目标校的考场,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这其中有5名和儿子一起考入阳光交响乐团,这几人估计都将成为考场上的竞争对手。
在阳光交响乐团的信息斩获可谓巨大,这个乐团的顾问是中关村二小负责乐团工作的副校长,而且是一位热心人,从她的口中得知终极目标校今年招收5名,海淀名校A、B的金帆交响乐团也分别招收4名、5名,而中关村二小艺术班今年该乐器只毕业5名学生,仅这三所中学就需要14名,而从今年冬令营的参加人数看,海淀区该乐器的特长生明显存在缺口,我再次将海淀的另外两所金帆中学纳入了视线,在这两所可以全市招收特长生的金帆校,我均投出了一份简历。5月份更在阳光乐团获得了一个难得的信息,二小艺术班的两个孩子提前被海淀名校B录取,儿子又少了两名竞争对手。
最终看来,最新最准确的一手信息成为我打赢这一战役的关键所在,正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经验谈:小升初兵法之战略性放弃
经验谈:小升初兵法之借尸还魂
经验谈:小升初兵法之瞒天过海
经验谈:小升初兵法之树上开花
更多“小升初”经验谈请点击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