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打了义务教育一记耳光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小升初”打了义务教育一记耳光

2011-06-23 14:10:11     标签:小升初资讯

最近几周是许多城市小学六年级学生及家长最烦恼、最纠结的一段时间,猜测、抓狂、赌博、碰运气、托关系、找门路……一系列带有负面色彩的词,都能和他们面临的“小升初”挂钩。

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杭州、成都,处处可见为“小升初”奔忙的身影: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计划招16个班,却有1万多人参加考试;北京各个区的“小升初”规则各不相同,忙晕了孩子和家长。

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第一批(5月8日~25日)体育科技特长生、寄宿学校和小语种招生;第二批(5月26日~6中旬)推荐派位入学和双向选择入学招生;第三批(6月中旬~6月23日)共建单位职工子弟入学;第四批(6月底~7月初),划片派位入学。如此程序繁琐、战线超长的录取,与高考的各批次招生有得一拼,可高考有分数这个硬杠杠,“小升初”明确规定不能以考试的方式录取。

而如此复杂的录取,比起前几年规则不明确、占坑班盛行、家长无所适从的局面(被形容为“自己在明处敌人在暗处”)已经有了进步。但是,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而言,依然不堪重负。他们在享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被分成几类,然后跨越重重门槛——每道门槛背后都有学生和家长几年的打拼、奔波,确实有些残酷。

以特长生为例,需要先被认定。认定是有标准的,即在某类规定的文艺演出和比赛中获奖,这些奖项的获得几乎都是孩子们上各种课外培训班的结果。培训之后,还得接受各名牌中学的特长生测试,实际与考试并无二致。

至于推优,标准更为复杂,身体素质好、综合素质佳、综合成绩高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被学校选出,向重点中学推荐。一名小学生要想获得“推优”资格,首先要通过得奖、考证、竞选班干部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等待他的将是大量的考试。而即使获得“推优”资格,还必须经过评分、志愿填报和服从分配等一系列程序,才有机会被中学录取。其间的填报多个志愿、按第一志愿录取,几近于押宝。

派位是最后一道关,大家把命运交给电脑,机器面前一律平等。看上去最公平,可学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却让派位建立在“不平等”的起点之上。

一个学龄儿童,一进入小学校门,“小升初”就成为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搬不开的大山,拼成绩、拼证书、拼特长,被家长们无奈地戏称为“三拼”,孩子们需要在多轮考试中过五关斩六将。而“推优”、“特长生”、“电脑排位”等各项改革举措,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提前招生、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可如今,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却成了家长和孩子的“鬼门关”,恼人的“小升初”就像打了义务教育一记耳光。

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但不少城市推行的不考试的“小升初”,只是名称和表面上不考试,有几个孩子真正能够不承受压力,不经历苦读、奔波与考试呢?

对于“小升初”乱象的根本原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曾经分析说,“一方面是家长和全社会对追求优质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目前的教育资源仍没有实现真正的均衡化。”此外,是否真正透明、公开也是症结所在。一所好中学真正录取的“推优生”、“特长生”到底有多少?

点击显示
上一篇:小升初:被家长误读的考场竞争
下一篇:解决“小升初”乱象教育部门要动真格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