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发布了新版《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同时废除了1982年修订的试行方案。通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力图实现通过5年时间使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的工作目标。
小学生保证10小时睡眠
《方案》要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齐抓共管“防近”。首先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其次把“防近”和“减负”结合,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每天两次眼保健操
教育部还要求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教室40瓦荧光灯不少于9盏
《方案》对教室的环境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确定校级领导“防近”
《方案》要求每个学校要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主管“防近”工作,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年终对学生“防近”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