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初中招生工作即将开始了,不少读者来电来函,迫切希望了解今年本市小升初的相关政策和做法,为此,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市教委中学处处长黄炎。
记者:小升初是本市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大事,您可以介绍一下目前本市初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吗?
答:近年来,市教委遵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紧紧把握义务教育普惠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在初中招生制度改革中,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创新,引导全市各区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公办初中免试入学。
在优化资源方面:办好每一所学校是免试就近入学的重要基础,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持续不断地加强公办初中建设,先是投资1.7亿元,完成了市内六区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紧接着,又启动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工程。这两项重大举措,惠及全市城乡430余所初中学校,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学仪器,生活服务设施都达到了国家部颁一类校标准,根本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根据教育部的部署,2008年我市以政府行为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整顿的任务,把一大批回归公办的改制学校划入学区片内,优化了学区教育资源配置,重要的是,为推进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打下了基础。
在政策导向方面:我们始终把公办初中就近入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以保障,因为,这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尽管面临初中择校重重困扰,但是,绝大多数学生最终要到公办初中就读。为了鼓励小学毕业生放弃择校,免试就近入学,早在2006年,市教委就提出了公办学校先于民办学校招生,根据市教委要求,各区将公办初中安排在首批招生,敞开大门欢迎小学毕业生注册入学。和以往相比,新的招生方式突出了"免试",特别是对"就近入学"给了一些弹性,小学毕业生可以在学区片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且方便就读的学校就读,比起"大锅端"、统一调拨,更加以人为本,家长接送孩子,学生中午用餐等矛盾也随之化解。公办学校先期注册入学的招生办法,我们坚持了四年,通过制度创新,给初中免试就近入学以积极的影响。随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的大力推进,公办初中办学活力的不断提升,选择注册入学学生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形势喜人。
记者:读者非常关心优质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情况,您能给介绍一下吗?
答: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样,天津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客观存在着重点高中的初中部。为保障公办学校的"学位"数量,稳定初中教师队伍,立即取消这类学校初中部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们借鉴普通高中招生中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的做法,从2007年开始,对这类学校初中招生采取推荐保送或招生指标分配到校的方式,通过制度创新,使重点高中初中部的招生做到免试入学。经过两年实验,市教委把它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写进了《天津市初中招生制度改革规划方案》。这几年,我们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承受力,积极审慎推进这项改革,逐年提高重点高中初中部招生计划的分配比例,从50%至60%,今年已经提高到80%,明年要将重点高中初中部的招生计划全部分配下去,一举实现天津市初中招生免试入学的既定目标!
记者:实行招生指标分配到校的初衷是什么?指标定向分配过程中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答: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致力于整体提高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逐步把所有的学校(包括实行指标分配的学校)全都划入学区片内,引导初中生源均衡分布。实行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分配到校,一是为缓解升学竞争,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彻底取消选拔性考试,恢复小学毕业考试水平考试的性质;三是从均衡生源入手,拉动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实行重点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分配到校,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决不是权宜之计。
市教委出台的重点高中初中部指标到校的招生政策,使招生学校由原先层层筛选,好中选优,改变为按比例给全区各小学分配招生指标,接收保送生。虽然来自各小学推荐生的优秀程度不尽相同,但是它所体现的是普惠和公平!一些人认为只有统考最公平,但是,统考选拔有违义务教育宗旨,带来了无序的竞争。在"考试择优"和"促进均衡"的抉择中,市教委首选均衡!我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能以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代价,为考试择优推波助澜。
2006年前后,市教委先后建立了小学、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项制度的建立,就是要改变以学业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指标生推荐中,要充分依据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进行推荐。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记录的积累,保证推荐工作的公平公正。市教委要求建立诚信机制和必要的监督机制,学校的推荐程序必须科学,推荐步骤必须透明,应经得起社会和家长的监督检查,让全体学生及其家长心悦诚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