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办分校模式席卷合肥 家长你担心吗?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名校办分校模式席卷合肥 家长你担心吗?

2011-12-16 14:47:05     标签:小升初资讯

“我的孩子在××学校上学。”“哪个校区?”“我们卖的房子学区是××学校”“本部还是分校?”……对于合肥的家长来说,这样的对话并不陌生。曾经,合肥市45中、合肥市50中、合肥师范附小等名校均是学生向往的地方,但现在说到这些名校,大家却带有一丝犹疑。

近年来,名校办分校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已席卷合肥,几乎每一所传统名校都开办了分校,少的两三所,多的达到七八所。名校分校的大量出现固然满足了学生“家门口上名校”的心愿,但随之而来的对于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模式的质疑也不断出现。从日前合肥市2012年教育务虚会上对于明年的教育规划可以看出,这种分校的规模还将扩大。

名校办分校,究竟是教育均衡的捷径,还是对优质资源的滥用?名校热办分校背后,又是什么样的利益关系在驱动?

名校校长的尴尬:老师认不全

一个校长管理1万余名师生,在大学里很正常,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这样的情况难免让人吃惊。合肥的张远(化名)就是这样一位校长。张远所在的学校,加上本部,目前共有4个校区,他是4个校区的法人,也就是总负责人。

对于张远来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开会,接受各种汇报,随时迎接任何一个校区接待的领导视察。从周一到周四,他每天在一个校区驻扎一天,周五集中各部开会布置工作。如果某个校区临时有领导视察或者学习参观,则只能调整时间。有时事情多,某一个校区的教师一周都见不到这一面。

校长不认识老师,这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分校的名校校长来说,这并非夸张之辞。省城一位同样身为4个校区负责人的校长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目前教师近300人。4个校区不在一处,他在本部的时间最长,不少分校老师是新近招聘的,或是原先周边一些整合校的老师。“四个校区,规模都不小,一切校务都要找你一个人汇报,根本就没有机会认识老师。”对于这位从教学一线走出来的校长来说,没有时间抓教学,是件遗憾的事情,而这也几乎是所有名校校长都面临的问题。

两种分校模式:“直营店”和“加盟店”

名校办分校已成趋势,在家门口上名校似乎正在成为现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省城较为知名的初中和小学均有分校,只是分校数量有差别。少的有两三个校区,最多的有八个校区。据统计,随着桐城路新校的建成,合肥市45中将拥有4个校区;合肥师范附小在滨湖区拥有4个校区;合肥市48中除了本校区外,还有望湖、滨湖两个校区;这其中合肥市50中的校区最多,除了东区、南区、西区和新区4个校区外,还有颐和分校、金湖学校分校、宁溪学校、新城学校4个分校。在合肥市召开的2012年教育务虚会上,南门小学、红星路小学等也将继续扩张,在北城区建立自己的分校。

“这些分校有的是校区不同,但统一管理。有的则只是挂个名字,并非同一个校长。”对于目前兴起的分校潮,教育系统有关人士表示,分校与分校之间也有差异。

据悉,目前名校办分校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学校在不同地方建校区,这种模式的分校由同一个校长管理,其教学和管理都纳入统一考核,可以称为“分区”。另一种模式则是“挂名”,说是名校的分校,但是并不受名校的管理约束,分校有自己的校长和管理团队,名校只是在部分教育资源上与其共享,或是在师资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和交流,也就是“分校”。

“这有点类似于直营店和加盟店。”一位在合肥市某区教育局工作的人士对此做了个形象的比喻,“第一种模式属于直营店,名校对其管理相对严格。第二种模式则是加盟店,只是挂一个牌子,具体怎么做,名校没有发言权,这样的分校,能取得多好的成绩就很难说了。”

分校名不符实,你担心吗?

学生能在家门口上“名校”,开发商也从中获利,看似皆大欢喜的背后暗藏隐忧。名校办分校是为了将优质资源扩大化,从而消除择校。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不是“杀富济贫”,不是要把名校拖垮,而是要促使分校一起提高。

>>>家长反应

家门口的名校:有总比没有好

对于遍地开花的分校,不少家长还是表示欢迎的。

省城的曹先生告诉记者,他住的地方有一所名校的分校,这个学校以前是一所工厂子弟学校。“和以前比,这个分校肯定要好一些。”曹先生表示,虽然他也知道这个分校其实就是原来工厂子弟学校整合而成,增加了一些师资和设备,但毕竟是在进步,因此他还是很欢迎这种分校模式。如果没有办这所分校,他可能会将孩子送到学区外去借读。“既然是分校,多少能学到一点名校的管理,对于家长们来说是件好事。”

名校办分校的效果也确实在部分地方开始显现。以合肥市50中南区为例,前身是文博中学,学校只有500多生源。成为50中分校后,现在的生源已经达到1200人。“多数外出借读的学生又回来读了。”蜀山区教育局的蔡老师说,虽然目前该校还没有经过中考检验,教学上也无法和东区西区相比,但可以预见的是,成绩会比没有成为分校之前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分校的建立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名校不“名”:教育事业成了“产业”

对名校分校,有欢迎的声音,也有质疑的态度。有部分人就认为,分校影响了名校的声誉,让名校不“名”。

记者在省城一网站看到一则“名校分校是否可信?”的网页调查。关于名校的分校和本部是否有区别的选项,91.9%的网友选择分校和本部的师资、管理“有区别”。另一个关于是否认可名校分校的选项中,只有18.4%的网友表示“认可”。

“一个城市总要有一两所知名的学校,这也是一种城市形象。”在省城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杨小姐告诉记者,她是合肥市50中毕业的,对于现在蜀山区遍地是“50中”的现象表示可惜。她认为,分校多了,办学自然良莠不齐,对外都称“50中”,但这所老牌学校不可能再保持以往的声誉。“教育需要均衡,但不代表吃大锅饭,让所有学校都处于同一水平。总得有一两个领军人物作为标杆,这样对教育的发展才会更有利。”她认为名校不能盲目办分校,均衡教育可以通过教学交流等方式进行,而不是这样简单挂牌了事。

迅速扩张的分校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也是家长们担心的。一位家长坦言:“教育是个事业,但现在却变成了产业。校长都没时间认全老师,也就难说能有多大精力搞好教学。”

>>>原因分析

被开发商“绑架”的名校

“很多时候,教育是被‘绑架’了,不得不办分校。”名校办分校利弊何如,教育工作者很清楚,但更多时候,明知发展过大过快并不合适却无法拒绝。一位区教育局负责人道出部分苦衷。

“一个开发商被引进来,首先和政府谈的条件就是:他盖的楼盘要哪个学校进驻,这也是新建楼盘几乎都在名校学区的原因。”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经常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收到一纸文件,让教育局统筹安排某校进驻某楼盘。大的楼盘建有小区配套学校,一般要求成为名校的分校;小一点的楼盘则要求划到某个名校的学区内。无论如何都要和名校挂钩。

“作为教育工作者,当然支持优质资源扩大,但是扩大不代表盲目扩张。名校的过度扩张,对教育本身并不是只有好处,但这些不是教育部门能左右的。”他表示,自己能做的就是,在所有开发商都要求同一所名校进驻的时候,能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譬如换成另外一所学校办分校,从而避免出现最终一个区全是某一所学校的尴尬局面。

其实,早在2011年教育工作会上,面对各区教育局汇报的规划,合肥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就表示不要盲目扩张分校。当时就有人说出了个中缘由,表示名校已经被开发商“绑架”。

被家长误读的“优质资源”

对名校的渴求往往让家长吃亏上当。“我经常看到一些开发商的广告,都觉得好笑。可是家长们并不知道,上当的很多。”合肥市46中的黄老师告诉记者,有的楼盘广告写着“合肥市46中本部学区”,事实上只是分校。等到上学,被误导的家长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去找开发商,开发商不予理会,家长就来和学校交涉。有的楼盘声称处于“合肥八中学区”,实际上合肥八中属于高中,不存在学区的概念,如果中考成绩达不到,你就是住在学校里也上不了八中。有的楼盘声称“寿春中学学区房”,而实际上寿春中学并不参加学区划分,根本没有学区房一说。

“很多时候,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被误读了。”黄老师认为,名校四处办分校,开发商青睐名校,很大程度上和家长对于名校的盲目追捧有关。“小学阶段,一名老教师的启蒙比上一所名校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初中阶段,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很重要,这些不是仅在名校就读就能一劳永逸的。”黄老师表示,学校之间的差异主要在硬件和师资上,而城区的学校硬件设施差距不大,师资近年来也都是教育局统一招聘,基本是本科学历的教师,所以差别也不大。名校胜在人文和管理,还有就是生源很好,而很多家长并没意识到这点。在放大名校的作用后 ,家长自然对名校趋之若鹜。

黄老师认为,名校分校的出现,既可以满足对利益的追求,又可以给学生和家长多一种进入名校的途径,看似皆大欢喜的背后却是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的本质。

>>>教育部门

分校不能“挂牌了事”

“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教育部门是支持名校办分校的。但重要的是名校真正起到带动作用。”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表示,现在城区扩张很厉害,一些地方的教育资源无法跟上,名校办分校某些程度上可以带动那个区域的教育迅速崛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市民是件好事。把一个全新的学校,交给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办,和交给一个已经有着丰富文化底蕴和经验的学校去办,效果肯定不一样。

但名校要真正起到对分校的带动作用,不能只是挂牌了事。两者之间要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共享师资和资源,这样分校才有意义。“我不赞成集团化办学把一所学校建成‘航空母舰’,校园太大,学生太多,管理就会跟不上,教育不能被产业化运作。”

教育资源应合理布局

“名校资源的扩大是为了解决择校困境,满足更多人上好学的愿望,但盲目扩张办分校肯定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昌根表示,减少薄弱学校数量、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布局,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根本。

据姜昌根介绍,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分校有多种模式。一种是捆绑式,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联合起来发展,譬如合肥庐阳区。一种是集团化办学,例如蜀山区。还有一种是委托办学,一所学校建成后,委托另一所学校来管理,目前经开区在尝试。这些都是为了将优质资源扩大化,从而消除择校。但单纯依靠名校的带动作用是有限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不是“杀富济贫”,不是要把名校拖垮,而是要促使分校一起提高。大批量的分校办学难以保证达到此类效果。因此教育部门也在对一些资源进行整合、加大投入、重新布局。

点击显示
上一篇:了解小升初信息途径
下一篇:2012年合肥市中小学幼儿园放寒假通知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