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文《背影》应该被删除么?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中学课文《背影》应该被删除么?

2010-07-02 09:29:14     标签:小升初资讯

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在博客中发文《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引发网友激烈争论。丁启阵副教授力挺了民意测验中,中学生不喜欢《背影》的主要理由——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背影》中的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成为感人的事迹,就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一个表现。——《法制晚报》

【删除《背影》的理由太牵强】

中学课本里的文章虽多,但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很少,《背影》应能算上一篇。当时感动于此文的父子之情,并未注意文笔上的优劣。现在回过头来看,《背影》的文笔略显平淡琐碎,但文章中蕴含的真情,却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因为所谓“违反交通规则”或者“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甚至“孱弱病态的文风”,就将其删去,有些欠妥。

朱自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作者乃是通过记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表达对远方父亲的怀念之情,并非要刻意拔高,将父亲塑造成道德完美、人格超群的圣人。可以说,《背影》之感人,就在于情感真实,没有以文饰非,不回避父亲身上的缺陷。

《背影》的文笔、文风虽不是最好,但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已足够了。何况,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都不同,如果老师学生对“违反交通规则” 有看法,也可以在课堂上讨论,无需过分拘泥于教材理论。

语文教育的重点,乃是通过阅读各种风格的文章,让学生掌握使用文字,提高欣赏能力。至于道德理念、文明常识的塑造,却不是语文的强项,它更应该属于思想品德教育课所涉及的问题。虽说文以载道,但大多是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不是板着脸说教就能实现的。而道德至上,要求语文承担太多功能,却也过于强求。就《背影》来说,最好还是从语文教育的功能出发,而不是挥着道德大棒,扮演纯洁无瑕的天使。(江德斌)

【经典就应经得起质疑】

事实上,对课本选文有异议,完全是一件可以探讨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必要一见到有人对经典“不敬”就大肆攻击,说人家是要炒作、出名、博出位等等。说穿了,经典固然是需要呵护的,但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对此有看法,更不必盲目崇拜,孟子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这个道理。何况,一个时期的 “经典”,往往带有那个时代的特色,是不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还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经典可以质疑吗?当然是可以的,不能接受质疑、怕有人质疑、认为质疑者都是“别有用心”,恰恰说明这种“经典”的孱弱。换言之,一篇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经典之作,也不至于会因为有人说点难听的话就丧失了它的地位。对于丁副教授的说法,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至少也可以作为“一家之言” 来参考。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本选文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对于新时代的中小学生而言,那些不合时宜的课文的确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尽管丁副教授的看法可能会与大家的惯性思维不一致,甚至存在偏颇之处,但这种质疑也是有其必要性的。这正如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侯会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内容血腥暴力不宜放入初中教材一样,诸如此类的提法,说明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关注教材的内容了,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对于经典课文删减的争论,最典型的莫过于鲁迅的作品。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较之以前已有不小的缩减,这或许正是对课本争议的鲜活阐释。它意味着,即便是经典,也是可以压缩的,甚至可以根据时代特性,进行选择性的取舍。既然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都可以做出如此调整,那么,别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彭辉)

点击显示
上一篇:新科状元遭哄抢 媒体混战引发几多尴尬
下一篇:暑期参加培训三条建议:先问孩子想补啥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