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习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超越习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010-08-12 09:14:23     标签:小升初资讯

培养孩子形成好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也是家长在一直做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吗,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着打破一些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去年12月,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周年回顾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三个展厅中,杨之光的作品只占一个,其他两个展厅都留给了杨之光美术中心的孩子们,其中一个展厅更全部是根据孩子们的创意而做出的实物,参观者无不被用孩子们的抽象画而制作的实物感到惊讶。

近日,杨之光的女儿、旅美少儿美术教育家杨红女士作客佛山图书馆南风讲坛,道出了美术展中重金包装孩子们抽象画的用意:“尊重孩子们的原创,创新是今后各行各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现象:兴趣班培养的是技能

“中国孩子已经会解复杂应用题的时候,美国的孩子可能还只在学加法;但是为什么10年后,中国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比不上美国大学生,在世界科学殿堂的顶尖处也很少见中国学者的身影呢?”讲座一开始,杨红女士就毫不客气地给在场的家长们抛出问题思考。

杨红老师曾经有多年在美国教授美术的经历,她介绍说,国外的教育很尊重学生的创意,老师对各种大胆创新的想法做法都给予极大的鼓励。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家长是怎么样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呢?看到孩子画画逼真,就以为他有美术天赋,送他上美术班;听他唱歌唱得好,就送他上音乐班,以为他乐感很强……”杨红说,其实这只是让孩子们学习擅长的技能,艺术学习应该是为创造而设的。换句话说,即使你临摹得有多么相像,都只是临摹,一文不值。上兴趣班应该更尊重孩子的创意,教给孩子的是工具,鼓励他们使用工具去创作。

训练:“除掉标签”看事物

“其实我们的孩子天生拥有创作力,但是在成长过程中被一个个标签所压抑。”杨红说,从教孩子看图识物开始,我们就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贴上标签,大巴车是这样的,拖拉机又是那样的等等,创意思维就逐渐地钝化。

“看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想别人从未想过的问题。”杨红提醒,其实孩子从3岁开始就有设计的能力,只是没有被挖掘。例如创意美术班的孩子可以把铅笔卷曲画成厕所卷纸,把蝴蝶画成屏风等等,也许创作的过程只是灵光闪现而成,但是创意能量是靠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

那么怎么样的训练可以让孩子拥有创作的能量呢?“我们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杨红说,创作的关键首先是“除掉标签”——不是用眼睛看事物,而是用心去看事物。当把人们贴在事物上的标签除去,万事万物皆有可能。

提醒:超越习惯培养创意

“生活中看到的一片云彩,一个树桩,一朵小花都可以引申出无限的创意。”杨红鼓励家长们,可以利用周遭生活中的一切锻炼孩子们的创意,鼓励孩子们超越习惯的看法,拓宽对事物表象的储备。

如此日积月累的锻炼,不仅仅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思维开阔的人,在学习方面最明显的好处还表现在作文上。君不见古代诗词中令人拍案叫好的比喻、拟人手法,均是来自于创意想象和夸张的联想。

点击显示
上一篇:无处不在的歧视会给孩子留下阶层烙印
下一篇:走进艺术让学生陶冶性情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